创作声明:本文含传统文化中的玄学、民间传说的内容,请理性阅读!
「人有七两骨,富贵自然来」,奶奶常念叨着这句话。
小时候,我总觉得这不过是哄小孩的童谣。
直到那年,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踏入我家门,只看了我的生辰八字,便道出了一连串惊人的预言。
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这看似随意的说法,竟暗藏着千年的玄机。
【正文】
在民间流传着一句古老的说法:「人有七两骨,富贵自然来」。
这句话来自唐代著名相术大师袁天罡的称骨算命之术,反映了古人对命运与体质关系的独特见解。
古人认为,一个人骨头的分量能够预示其未来的命运走向。
这种说法还衍生出「骨轻人薄」这样的民间俗语,暗示着骨重与骨轻往往对应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这门称骨算命之术并非随意编造,而是有着一套严密的计算方法。
它通过生辰八字测算,从最轻的二两一钱到最重的七两二钱,共分为五十一档重量,每档对应不同的命运走向。
在这个体系中,凡是骨重不足四两的,都被归类为「骨轻」之人。
民间经常说的「八字轻」就是这个意思。
按照袁天罡留下的《称骨歌》记载,这类人往往命运多舛,这也是「骨轻命薄」这种说法的由来。
举个例子,《称骨歌》中对女性最轻的二两一是这样描述的:「前程坎坷实难行,命途多舛少欢欣;莫问故园花开日,且看浮生水上萍」。
而对应的男性命格则是:「此生多厄少安宁,坎坷困顿伴终生;难觅顺遂随心事,一世劳碌少欢欣」。
而在另一端,当一个人的骨重超过七两,就被认为是「天生富贵命」。说起这种重骨头的命格,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皇帝武则天了。
《旧唐书》中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日,武则天的父亲邀请袁天罡做客,闲谈中得知其精通称骨算命,便让两个儿子和长女前来求教。
袁天罡只问了他们的生辰八字,就道出了他们未来的人生轨迹。见状,武父又命人把年幼的武则天抱来,当时的她打扮得像个小男孩。
袁天罡仔细端详了一会儿,突然激动地站起身说:「此子面相堂堂,眉目如龙凤,乃上古圣人之相」。
随后又惋惜地摇头道:「只可惜是个男娃,若是女子,必是上天派来统领天下的贵人啊」。
武则天的父母听罢,都心照不宣地保持沉默。
当时袁天罡给武则天算出的骨重是七两二钱。
《称骨歌》中是这样描述的:「天降贵人世罕见,祖辈积德出英才;紫微星命临凡世,统领万民开太平」。
历史的发展印证了袁天罡的预言。
唐朝经过三代更迭后,武则天果然登上了皇位,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她的兄长们也因此平步青云,姐姐也嫁入了显赫家族,完美印证了当年的预言。
从那时起,「称骨算命」就成为了最受推崇的相术之一,一直流传到今天。
生活中常有人问「你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这句话背后其实藏着一门古老而神秘的算命术。
这里说的斤两,并不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体重,而是一个人的骨重,它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走向。
很多人可能会问,这骨重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
其实这门算法并不复杂,只要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人人都能轻松上手。
计算关键在于准确记录生辰八字,依次计算年、月、日、时四个时段的重量,最后将这些数值相加即可得出总重。
首先,我们需要准确记录以下信息:
第一步是确定出生年的天干地支。
在中国传统历法中,每年都有其特定的天干地支称呼,如丁酉年、甲午年、丁丑年等。这些称谓是计算年重的基
第二步是确定农历月份。
不同于现代日历,称骨算命必须要用农历的月份来计算,从正月到腊月,每个月份都有其特定的重量。
第三步是确定农历日期。
同样,这里说的也是农历日期,从初一到三十,每一天都有其对应的重量值。
第四步则是确定出生时辰。
在中国传统时间系统中,一天被分为十二个时辰,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大约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两个小时,也都有其特定的重量。
通过这四个步骤的计算和叠加,我们就能得出一个人的总骨重。
让我们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计算过程:
假设有个人出生在1963年六月二十六的10点,我们来看看怎么算:
- 戊子年(1963年),骨重一两二钱
- 农历六月,骨重一两六钱
- 二十六日,骨重一两八钱
- 酉时(10点),骨重一两六钱
将这些数值加在一起,1.2+1.6+1.8+1.6=6.2,就得出了这个人的总骨重是六两二钱。
这个计算过程看似简单,但要注意的是,光有骨重还不够,还需要考虑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性别。
在称骨算命中,相同骨重在不同性别上会呈现截然不同的命运走向。
有时候这种差异可能很小,但有时候却可能天差地别。
就拿六两骨重来说:
如果是女性,命运的解读是这样的:「一生福运喜气和,谋事求财皆如意,身体康健少烦扰,终得归安享晚年」。
而对于男性来说,则是另一番景象:「金榜题名显才华,门第荣耀传后代,衣食无忧享富贵,良田万顷福绵长」。
通过上面的计算方法,我们就可以得知自己的骨重是多少了,接下来就可以在《称骨歌》里找到对应骨重的歌诀了。
我们先来看一下男女二两命的命运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