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您带来更好的互动体验,麻烦您在阅读此文后,点击"关 注、点 赞"互动!
您的"点 赞、关 注"是对小编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更多精彩内容将持续更新...
文|海粒
编辑|观山
8 年前,一个年仅 6 岁的孩子在央视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赢得了众人的惊叹与赞誉。
他就是王恒屹,那个 3 岁认识 3000 多汉字,4 岁就能背诵 500 首唐诗的 “别人家的孩子”。
一时间,“神童”“中华小词库” 等称号加诸于他身上,成为了无数家长口中的 “榜样”。
如今,8 年时光匆匆而过,这位曾经备受瞩目的小神童,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和变化呢?
他是否能摆脱 “伤仲永” 的命运,继续闪耀光芒?
幼龄神童惊艳舞台
“我没有自尊啦!”
在 4 岁的王恒屹面前,主持人孟非曾无奈大呼。
2016 年《了不起的孩子》猜歌环节,王恒屹单挑孟非和谢依霖组合,进行 “一秒前奏猜歌名”。
比赛中,歌曲前奏快速响起,他如精准的 “猜歌机器”,总能第一时间按下按钮说出歌名。
而孟非和谢依霖则手忙脚乱、屡屡答错,最终孟非甘拜下风。
王恒屹记忆力超强,能识别 200 多个国家的国旗国徽,几百首唐诗宋词倒背如流,知识储备远超同龄人。
2018 年,6 岁的王恒屹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舞台。
开场,他吟诵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稚嫩童声中透着不服输的劲儿,瞬间吸引全场目光。
比拼环节,主持人出题 “爆竹声中一岁除”,他不假思索,清脆接道 “春风送暖入屠苏”,反应之快令人惊叹。
而且,他不仅答题厉害,还能用简单纯真的语言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与情感。
节目播出后迅速走红,网友亲昵称他为 “中华小诗库”。
2019 年,王恒屹参加《挑战不可能》。
参赛者需从 300 卷唐诗中,随机挑 10 联,保留 3 个字后将诗句补充完整,10 题全对才算成功。
挑战时,现场气氛紧张,王恒屹站在舞台中央,小脑袋转动,眼睛快速思考,几秒内就能说出完整诗句。
他全程高度专注、稳定发挥,接连答对 9 道题,成功进入 “荣誉殿堂”,再次展现非凡实力。
天赋与培育成就诗词小达人
在大多数同年龄段的孩子还认不了几个字的时候,出生于普通家庭的王恒屹却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优秀。
他的出色表现,固然有天赋的因素,但后天的精心培养同样至关重要。
那么,这个 “记忆神童” 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呢?
2013年,王恒屹出生在山东青岛,家庭条件一般。
在他刚满一岁的时候,妈妈就为他购买了各式各样的识字卡片,不仅耐心地教他识字,还时常吟诵诗词给他听。
然而,一岁半时,王恒屹的父母去了上海工作,小小的他便留在青岛,与爷爷奶奶一同生活。
奶奶曾是一名教师,退休后的她,闲暇时光最爱在家中研究诗词。
有一次,奶奶像往常一样在家中朗诵古诗词,突然,一个奶声奶气的声音跟着念了起来。
奶奶惊讶地发现,刚刚学会说话、吐字还不太清晰的王恒屹,竟然能跟着自己背诵古诗。
从那之后,奶奶开始有意培养他。
她会教王恒屹读诗、背诗,一开始,王恒屹或许只是单纯地模仿。
但奶奶发现,那些教过几遍的诗词,他很快就能记住,并且还能准确地复述出来。
无论是简单的五言绝句,还是篇幅稍长的七言律诗,王恒屹都能快速掌握。
在玩诗词接龙游戏时,奶奶给出的诗词,他总能迅速接上,记忆力远超同龄人。
奶奶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于是尝试着带他背诵《三字经》《百家姓》,还有唐诗宋词等经典之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恒屹逐渐能够完整地背诵一首诗,每一次成功背诵,都让他成就感满满。
在王恒屹背诵诗词的时候,奶奶会详尽地讲解每一个字的发音、字形与含义,从而帮助他加深理解。
这种方式远比死记硬背有效得多,也正因如此,即便后来被问到诗词的解释,王恒屹也能对答如流。
为了给小恒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奶奶特意在家中腾出一个区域,专门作为他的学习天地,并摆满了各种充满趣味的儿童读物。
有色彩斑斓的绘本,也有妙趣横生的童书。
奶奶深知,学习不应局限于家中的一方天地,广阔的世界才是孩子最好的课堂。
于是,她常常带着小恒屹走出家门,穿梭在图书馆、公园、博物馆这些充满知识与趣味的地方,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探寻知识的足迹。
漫步于公园,微风轻拂,荷叶摇曳,一片翠绿的海洋映入眼帘。
就在这时,奶奶温柔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接天莲叶无穷碧。”
这不经意间的吟诵,不仅让小恒屹记住了这句诗,更让他感受到了诗词与现实景色相互交融的魅力。
踏入博物馆,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一件件古老的文物静静地陈列在展柜中,散发着神秘的光芒。
小恒屹满怀好奇地凑近,仔细观察着每一件展品。
奶奶则站在一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地为他讲述着每一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从古代帝王的传奇人生,到民间百姓的生活百态,从重大历史事件的波澜壮阔,到文化艺术的源远流长。
小恒屹听得津津有味,对历史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被点燃。
奶奶就这样,巧妙地将生活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化作了课堂,这让王恒屹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此外,奶奶知道电子产品对孩子的潜在影响,因此严格把控小恒屹接触手机和平板的时间,尽量避免他沉迷其中。
每天,奶奶都会雷打不动地抽出两个小时陪伴小恒屹学习,无论他学习进度快慢,奶奶始终保持着十足的耐心,不紧不慢地引导着他。
奶奶的教育方式看似传统,却非常契合王恒屹的成长需求。
在奶奶的悉心培育和自身天赋的双重作用下,王恒屹的成长一路开挂。
普通孩子2岁时还在牙牙学语,他却已经能够识别简单的诗词;3岁时,他认识的汉字数量已达3000多个,还能熟练背诵100多首古诗;
到了5岁,他的古诗词储备量飙升至490首,甚至还认识了600多个英语单词。
如此惊人的学习能力,让他的童年注定与众不同。
2017 年,王恒屹家人上传的一段教学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网友们纷纷被这个小神童的才华所震惊,感叹他的聪明才智。
也正是因为这段,王恒屹的能力被更多的节目组发现,他开始频繁登上电视节目,展示自己的才华。
奔赴成长新征程
然而,幼时展露的才华未必能确保日后的成功,“伤仲永”在历史上并非个例。
那么,如今的王恒屹是否也会重蹈覆辙呢?
上小学后的王恒屹,并没有因为曾经的荣誉而骄傲自满,反而在学习上更加努力。
在课堂上,他就像一颗璀璨的小太阳,尤其在语文和历史课上,总能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惊喜。
在2020年,他参加《中秋诗会》并获得冠军。
在2021年《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第八场中,他与清华大学大一新生杨宗郁进行飞花令比拼,虽最终惜败,但他在舞台上的表现依旧可圈可点 。
2022年,王恒屹重返《中国诗词大会》舞台,挑战百人姓氏飞花令,再次展现了他深厚的诗词积累。
不过在这之后,王恒屹的家庭主动减少了他参与综艺节目的机会,将更多的重心放回知识的学习和人生的规划上。
除了学习,王恒屹还积极尝试新的领域。
如今的他开始玩起了短,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生活点滴,与更多的人交流互动。
他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不仅喜欢书法、绘画,还热爱运动。
在操场上,经常能看到他奔跑的身影,满头大汗的他充满了活力,让人很难将他与那个能倒背如流诗词的 “小诗库” 联系起来。
谈及未来,王恒屹的想法十分朴实。
他希望能成为一名历史老师,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为学生们传授历史文化知识,度过平凡而充实的一生。
他的家人也始终保持着平常心,没有因为孩子的特殊才能而骄傲自满,也没有给他过多的压力。
在他们看来,王恒屹首先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然后才是那个会背诗的 “神童”。
王恒屹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
他确实天赋异禀,但如果没有对学习的热爱和家人的耐心引导,也很难取得今天的成就。
在当今社会,人们往往热衷于给孩子贴上 “神童” 的标签,却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发展方向。
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 “神童” 效应,而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他们创造适合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希望王恒屹能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追逐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信源:
经济观察报2022-05-12
称霸《中国诗词大会》的“神童”是怎样炼成的?
王恒屹 百科
青岛早报 2020-10-09
青岛这个7岁“诗词小神童”又在央视夺冠!刚上一年级的他学习成绩怎么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