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无效,不是钱没给够,而是你没遵守这7大原则
想要员工为你卖命,那就必须要做好激励。
激励不到位,说再多空话都没用。
给钱,并不是一种好的激励方式,更不是唯一的激励方式。
想要把激励做好,一定要用好以下这4大秘诀,遵守以下这7大原则。
一:维持激励机制有效的4大秘诀
1、激励机制中的个体与企业考量
正如前文所述,激励机制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核心目的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在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时,必须兼顾企业的实际状况和被激励个体的具体情况。
例如,当企业整体业绩处于上升阶段时,激励机制的效果通常最佳,因为员工会感觉目标“触手可及”。
然而,许多老板往往在企业面临困境、资金紧张时,才开始考虑推行各种薪酬和激励方案。
这种做法忽视了员工的感受,因为他们很清楚,在企业困难时期推行激励机制,实际上是在要求他们以较少的资源完成更多的工作,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自然效果不佳。
此外,激励机制的设计还需考虑个体的差异。
著名的商业顾问吴伯凡老师曾指出:“当你考虑利用巨大的位势差去激励一个人时,也要尽可能从多个角度考察他的做事方式,判断他是否只是三分钟热度。”
这强调了个体差异在激励机制中的重要性。
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必须综合考虑企业的整体状况和员工的个体差异,以确保激励措施能够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达到预期效果。
2、思想统一的重要性
思想的一致性至关重要。
为何要实施激励机制?
企业内部员工对这一举措的理解和看法各不相同。
有些人可能会怀疑老板在画饼,试图通过激励机制来哄骗他们更努力工作;
有些人可能觉得,在当前生意难做的情况下,老板只是想通过多分钱来诱使他们加班加点;
还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老板总是心血来潮,这次的激励机制恐怕也只是三分钟热度……
为了实现思想的统一,团队不仅需要对公司新设计的激励机制有全面且一致的理解,还需深入了解每位员工的现状、期望和对公司的建议。
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所处行业以及老板的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因此激励机制的设计必须在团队思想统一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量身定制。
3、迅速打赢“小胜仗”
尽快取得一场阶段性的胜利至关重要。
我曾分享过一个实际案例,她的客户是一家位于云南的家电企业。
在优化激励机制后,该企业紧接着采取了一项措施:按月制定市场销售目标,并要求每位员工细化自己的目标。
出乎意料的是,仅在第一个月,业绩便实现了显著提升,团队士气也随之高涨。
我指出:“即便再出色的激励机制,在刚推出时,总会有人持观望态度,甚至心存疑虑。”
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等待实施的时间过长,激励机制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因此,必须借助市场的力量来验证激励方案的有效性。
通过打赢这场“小胜仗”,可以让团队成员对新的激励方案建立信任和认可,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4、及时履行承诺
及时兑现承诺至关重要。
激励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司与员工之间的一种承诺,本质上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契约关系。
一旦市场目标达成,老板必须立即履行承诺。
信任一旦丧失,除非更换整个团队,否则后续再想重建信任,几乎难如登天!
因此,及时兑现承诺不仅是对员工的尊重,也是维护团队信任和士气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