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长的演讲太精彩了!”
14日,在德国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的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俊生聆听完中国外长王毅的发言后,第一时间与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交流现场感受。
在王俊生看来,如果说,美国副总统万斯“教训”欧洲、回避责任的讲话令听众目瞪口呆,那么中方则在全球化挑战面前展现了责任与担当。
欧洲人被万斯惊吓
14日是慕安会的开幕日。谈及开会首日的印象,王俊生认为可用“担忧”“期待”两个关键词概括。
“担忧”是指,与会者对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深感不安。
不确定性体现在,乌克兰危机延宕近三年,前景难测——虽然相关方提出一些方案,但和平曙光何时来临尚未可知。而随着特朗普二度入主白宫,美国的内外政策、跨大西洋关系都充满变数。
“欧洲人对此十分焦虑。”王俊生表示,“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发言中,抛出欧洲乃至全球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听众期待下一个发言的万斯能给出答案。”
然而,万斯一开场就让欧洲的内心“咯噔”一下。他说,自己最担心的欧洲威胁不是中俄等外部力量,而是欧洲内部的威胁,欧洲正背离一些最基本的价值观。
接着,万斯几乎满场都是对欧洲“言论自由倒退”、移民等问题的痛批。不少听众面无表情,有的差点“惊掉下巴”。而对于最受关注的乌克兰局势,万斯仅仅以“相信俄乌能达成合理解决方案”一笔带过。
王俊生说,往年慕安会,外界尚且能找到一个判断全球局势发展的大致逻辑,而今年不确定性更加突出。万斯的讲话其实就是让欧洲管好自己的事,回避美国责任,也让欧洲心里更加没谱。
中国发出和平声音
“期待”是指,外界期待能通过大国合作,为全球安全治理寻求良方。
期待反映在几个层面。
第一,国际热点问题突出,全球变乱交织。如果没有大国合作,很多棘手问题难以解决。因此各方高度关注中美、中俄、中欧等大国关系态势,期待大国之间能相向而行。
第二,以中国为代表的全球南方日益表现出在全球安全治理方面的地位和影响力。外界期待听到中国的声音。
王俊生说,慕安会以西方官员、学者参会居多,会场上仍能感受到冷战思维、对抗意志以及对中国的偏见。但他们也认清一个现实——全球处于动荡变革期,而且特朗普政府可能指望不上。
“因此,尽管他们未必认同中方的想法,但仍非常期待听到中方观点,获得启发。”
王俊生介绍,慕安会开幕前的13日晚,专门举办了中国议题的招待会。这是慕安会唯一针对特定国家举行招待会,为未来3天讨论中国议题预热,可见各方的重视。
而今年中国外长的演讲时间也提前至开幕首日,与美国、欧洲政要发言同处重要时段。上述种种变化,表明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王俊生说,王毅外长在讲话中,强调了中国必将是多极体系中的确定性因素,将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提出应倡导平等相待、尊重国际法治等四点看法。中方提出并落实全球三大倡议,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展现大国责任与担当。
令王俊生印象深刻的是,王毅外长还非常充分地回答了主持人关于中俄关系、俄乌冲突、中美关系等问题,展现中国开放、包容、自信的形象。“主持人显然意犹未尽。”
“我注意到,王毅外长引经据典,用三句古话回应中美关系,并提出可以找DeepSeek来帮忙提供翻译方案。这时现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王俊生说,“不仅中方代表,坐在我身边的外国学者也都哈哈大笑。”
还有一位坐在中方代表身边的欧盟高官称赞,中国在发出和平的声音,这在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时刻非常必要,希望中国坚持。
有现场听会者注意到,演讲结束后,现场嘉宾簇拥王毅,热烈互动数分钟之久。而万斯仅与少数人互动十余秒离场,镜头前不少嘉宾面带尴尬……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栏目主编:杨立群 文字编辑:杨立群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张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