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故事,非封建迷信,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请读者朋友注意辨别。
杨雨晴坐在古刹禅房的竹椅上,窗外的细雨悄无声息地洒落在青石板上,夜色如墨,整个寺庙静悄悄的。
她的心情却如同这雨水般压抑,仿佛有一块沉重的石块压在胸口,难以呼吸。眼前的老和尚睁开眼睛,目光温和却深邃,仿佛能看穿她内心的痛苦和疑惑。
一、
“师父,您怎么了?”小和尚忍不住开口。
老和尚淡淡一笑:“有个人来了。”
这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但却令杨雨晴心中一震。她缓缓抬起头,心头的沉重似乎也随着这个声音浮现出来。
她走进了寺庙,一身湿透,眼睛红肿,仿佛是整个世界的痛苦都汇聚在她一个人身上。她跪在老和尚面前,泪水涟涟:“大师,我走投无路了。我的儿子……我不知道怎么去爱他……”
“喝点茶,慢慢说。”老和尚没有急于开口,只是端起茶壶,为她倒了一杯茶,声音平和如水,“佛陀教导我们,一切烦恼皆源于执着,一切解脱始于放下。说出来,或许能放下一些。”
杨雨晴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泪水无声地滴落在茶杯旁。她低声说:“二十五年前,我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大儿子聪明伶俐,可是从小,我总感觉对他有些不对劲。
每次看到他,我心里就有种莫名的愧疚,总是偏心小儿子。现在,他已经二十五岁了,前些日子,他告诉我,他要出国深造。
离开时,他问我一个问题:‘妈,为什么这么多年,你从来没有真心疼过我?’”
她顿了顿,声音哽咽:“我不能回答他。即使我知道错了,但为什么我就不能对他倾心?为何我对他总是心存愧疚?”
老和尚闭上了眼睛,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缓缓开口:“佛经中曾提到:‘梦中之相,皆是前尘。’你所说的愧疚,也许是前世的记忆。”
杨雨晴听到这句话,猛然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困惑和不解:“前世的记忆?这怎么可能……”
老和尚轻轻点头:“佛陀曾说,‘世间众生,皆为情所困。’你心中的愧疚,可能不是来自今生,而是前世的因缘。你对大儿子的疏远,或许是前世未了的业力。”
这一番话,像是一道闪电,照亮了杨雨晴的心灵。她的目光渐渐变得空洞,仿佛在思考些什么。
她深知,自己的内心一直压抑着某种无法言说的痛苦,然而她从未意识到,这痛苦或许并非今生的缘分,而是前世深埋的记忆。
二、
老和尚继续说道:“你对大儿子的疏离,或许并不是来自今生的性格,而是前世的因果。
佛陀在《父母恩重难报经》中曾讲,有人对母亲百般不敬,佛陀开示他:‘今生的牵绊,往往是前世的因缘。’你今日对大儿子的态度,可能是她前世对你的写照。”
杨雨晴的脸色突然苍白,胸口的压抑愈发沉重。她似乎终于明白了些什么,但又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她低下头,泪水再次无声地滑落:“那小儿子呢?为什么我对他如此亲近?”
老和尚目光深邃:“你的大儿子,或许是来偿还前世的债,带着未了的业力;而小儿子,可能是来报恩的,带着前世的善缘。”
杨雨晴的心跳加速,她的思绪仿佛被这番话完全掌控,越来越乱。
她回想起过去二十五年的日子,每一次看到大儿子失落的眼神,心中如刀割般疼痛;每一次,她心中都充满了无法言说的愧疚,却无法改变自己内心的冷漠与疏远。与此同时,她与小儿子的亲近与温情,却从未有过丝毫阻隔。
就在这时,老和尚突然闭上了眼睛,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长河:“五百年前,你曾是一位富商的女儿,与你有缘的男人叫明志。你们曾情同手足,彼此深爱。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