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本篇基本观点前,需要明确一个基本事实:全球南方国家崛起是历史的必然,未来西方国家市场占比将持续下降;但在未来5-10年,西方市场仍然是中国以外最值得开拓的市场。
注意长期与短期的关系。
今年出海成为重点事项,由于中国市场竞争极度惨烈,所以但凡能够在中国活到决赛圈的,一旦出国都能取得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当然也会因此遭到来自市场以外的限制和打压。对这些限制和打压,也要保持平常心,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文化传统,摩擦是必然的,而这就意味着,开拓成熟的大市场,效率远高于开拓零零散散的中小国家。
这就是发达国家市场对中国企业出海的价值所在,这些国家整体发展水平是过关的,内部治理、基础设施、人员素质等还是有保障的,消费者消费能力强,客单价就高,利润足够就可以定制化服务,比如招聘更多当地人、提供更多优惠等。
生产制造等大投资今天先不举例,就谈下最近关注度很高的跨境电商。特朗普2月1日签署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的行政令,在这份行政令中,同时堵上了“最低免税申报额制度”的漏洞,也就是跨境电商的小包裹免税政策。
这个制度来自于“最低限度”理念,意思是法律不考虑琐事,因为执行法律也需要支付成本,如果成本高于收益,而针对的事又是微不足道的,就没有必要用法律去管束。这一概念引申到国际贸易领域就有了“最低免税申报额制度”,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准则,各国根据各自情况都设置了不同的最低免税额度。
制度核心就是要降低海关成本、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2011年APEC峰会上,各国一致同意在海关程序中采用“最低限度价值”理念,而国际商会2012年发布的《海关指南》也明确“ 一个现代、高效、有效的海关管理应采用‘最低限度’制度,即某些商品,包括文件、私人礼品和贸易样品,不超过一定的价值或重量,免征进口税费、免于正式申报程序”。
这一制度减少的税费其实无所谓,经济体量大一点的国家都不在乎,关键是可以使用最简化的清关手续处理,能够大大提高海关工作效率,避免货物的大量堆积,而这就可以节省大量不必要的海关经费支出。
具体的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就不赘述了,做跨境贸易通关报税还是很复杂的,各国情况也不同,作为一般科普没必要这么专业化。举个例子就能感受到各国为什么都同意,以加拿大为例,加拿大长期以来坚持全球几乎最低的免税申报门槛,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20美元,这也导致《美墨加协定》谈判一度陷入僵局,最后美国妥协了,美国自己把最低免税申报额从200美元提高到800美元,而加拿大只同意提高到40加元,大概30美元左右。
但加拿大2018年也有智库测算过,如果加拿大把最低门槛提高到200美元,虽然会损失1.17亿加元的税收,但加政府可以节省2.78亿加元的行政成本,而消费者和企业能够获得4.87亿加元的效率收益,收益完全可以抵消税收损失。
美国这次暂停中国商品的最低限度免税待遇再次证明了这一点。美国2024财年,大概有13.6亿件小额免税包裹进入美国,各方估算来自中国的可能占50%到75%,所以执行暂停之后,意味着来自中国的海量小额免税包裹不能再走最简流程,直接导致美国海关陷入瘫痪,所以2月7日特朗普紧急签署新的行政令,暂缓执行取消小额免税的政令。
这件事也反映了很多问题。比如特朗普想一出是一出,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就执行,反而抵消了加征关税的威慑力,还反映特朗普团队严重缺乏行政常识,竟然没人提醒骤然改变小额免税政策,会导致海关瘫痪的重大问题。当然,也可能是特朗普一言堂,没人敢提醒他。
回到跨境电商。美国市场确实很重要,比如Shein、Temu、TikTok电商业务,都非常重视美国,这就是单一大市场的魅力 。而中国是比美国更有发展潜力的单一大市场。
除了美国市场,跨境电商目前主要开拓东南亚和欧洲,欧洲进展很慢,过去主要是开拓东南亚,东南亚的电商渗透率已经很高了,但东南亚人消费能力很有限,而且当地物流基建也有待提升,所以在东南亚开展业务,年增量放缓,未来增长潜力有限。
比如TikTok电商,2021年进入东南亚,2024年在东南亚销售额大概300亿美元;但注意自2023年9月进入美国,仅一年时间,2024年在美销售额就达到80亿美元,而且美国市场的客单价接近30美元,是东南亚的5倍。
正因此即使在面临美国封禁危机下,TikTok电商仍然定下了在美业务翻倍的年度增长目标。
再考虑美国近几年物价暴涨、中国产能过剩等因素,美国消费者非常喜欢通过跨境电商购买中国商品,TikTok、Shein、Temu等平台背后,更关系到诸多中国中小企业。所以围绕TikTok封禁的博弈才会特别激烈,不仅关系到舆论传播渠道,更关系到真实的利益,美国目前电商渗透率仍然不高,才刚刚超过15%,跨境电商的未来增长空间很大。
对中国来说,跨境电商也在受到更大关注,2024年前三个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1.5%,占中国外贸比重接近6%。
对美国来说,跨境电商也是利远大于弊。 虽然跨境电商对目的地国制造业会带来一定冲击,但美国本土本就不怎么生产,跨境电商还有利于压低物价,也符合特朗普削减政府开支的目的。 综合来说,美国应该乐见跨境电商的繁荣,否则也不会一再主动提高最低免税额度,从 1990 年的 5 美元,提高到 1993 年的 200 美元,到 2015 年跃升为 800 美元,目前美国是全球免税额度最高的国家,对比下欧元区一般在 150 美元左右,而中国标准则是 7 美元左右。
然而时代变了,美国开始搞逆全球化,于是废除800美元以下小额免税政策已经成为美国两党的共识。拜登本打算做,但没来得及,特朗普上台后第一时间就做了,说是只针对中国,但考虑到超过一半的免税小包裹来自中国,真要落实以后,距离全面取消也就不远了。
现在特朗普暂停取消,只不过是迫于海关行政压力,未来一定会坚持取消掉,最起码要大幅下调免税额度,比如重新降到200美元,方向已经定了,无非是具体操作路径的调整而已。不要心存幻想,要抓住这个窗口期赶紧完成调整。
这从中国商务部回应也能侧面看出这一趋势,上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称“ 无论一国的贸易政策如何调整,跨境电商本身所具有优势和特点并没有消失,仍然具有很强竞争力,国际贸易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这个回应出自2024年11月商务部王受文副部长在政策吹风会上的表态,他当时分析跨境电商具有满足个性化需求、到货快、节省费用的三大特征,认为与免税小包裹的关系并不明显,所以哪怕小包裹优惠待遇取消后,跨境电商仍然具有很强竞争力。
听话要听音,既然主管部门反复强调取消小包裹不会影响跨境电商发展,这就意味着哪怕国家主管部门也认为美国取消小包裹免税是大概率事件,至少来自中国的商品避不开。
这也影响到了相关企业的运营,如物流代理已经要求相关商家预付商品零售价的30%应对关税新政。
自2月5日至2月9日,Shein在美销售额下降了约30%,扭转了长期以来的增长趋势,因此Shein、Temu都在调整供应链,准备将更多产线转移到中国以外;Temu还准备采取“半托管”框架,改变过去承接定价、运输和影响等所有事项的做法,以后Temu只管理在线时长,引导卖家自己负责把商品批量运到美国。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冲击到Shein在英国的上市,最新上市估值已经比之前折价四分之一。
花了些笔墨讲得比较细,从上述可以看到,本来跨境电商、小包裹免税对各方都是有利的,但美国现在已经坚定要取消,说明商业利益已经不是优先项,已经变成了谈判、博弈的筹码。
同样的,美国企业也不好过,中国这一轮反制,一大特点就是针对美国科技企业。2020年中国仿照美国实体名单,推出了中国的“不可靠实体名单”,2022年修改反垄断法,收紧了反不正当竞争并购规则,中国作为全球主要市场,美国企业想要进行并购,必须获得中国的同意。
最近对英特尔、英伟达、谷歌等发起反垄断调查,依据都是过去批准的并购案。比如针对英伟达,依据是2019年批准的并购案,当时要求英伟达必须确保正常供应,所以这次调查的重点就是英伟达停止向中国销售高性能芯片,是否歧视中国公司;对谷歌的调查,也来自于安卓操作系统,2019年谷歌按照美国规定,限制华为在移动设备上使用安卓操作系统。
随着中国反垄断政策体系的完善,近几年美国科技公司在进行并购交易时,为获得中国批准,普遍附带条件,如果这些公司迫于美国压力违规,那中国就可以依法施加处罚。逼着这些科技公司去影响美国决策。
上述反制思路,小镇在去年《 》已经介绍了。在这方面,美国医药集团就做得很好,已经长达六年阻挠美国政府出台限制性政策,足见美国科技巨头完全有能力干预美国决策,无非想不想干、愿意掏出多少成本去干。
美国科技巨头在华利益极大,有的是牌,而且不需要像美国那样刻意针对、朝令夕改,完全合法合规、公开透明。
这背后也是中美两国的博弈。
比如2018年因为中美贸易冲突加剧,高通就因未获得中国批准,导致对荷兰恩智浦半导体的收购终止。
还有2022年5月美国博通宣布收购VMware,这两家都是美国企业,并购价值高达610亿美元,该并购协议在2023年11月26日到期,如果到时未获主要国家批准,并购就会失败,博通还要支付15亿美元终止费。 但中国一直不批准,直到 2023 年 11 月旧金山会晤后, 中国才在最后一刻批准,但要求博通必须确保向中国客户供货。
最新被否决的是美国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新思科技计划斥资350亿美元收购工程软件公司ANSYS,但因为新思科技遵守美国出口管制切断了中国获取芯片设计软件,于是去年12月,反垄断部门告知新思科技暂停并购审查,理由是材料不足。目前新思科技公开表示有信心在2025年上半年解决中国反垄断审查问题。
未来苹果、博通、新思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调查的对象。
跨境电商、科技公司,正是中美贸易战大背景下的两个小小缩影,未来夹在中美之间的,日子都会很不好过,不要光想着做生意,还要抬头看看大环境,提前做好准备。
在这方面,华为、比亚迪、大疆等就未雨绸缪,早早就主动放弃美国市场,把中国市场经营好,以中国为大本营开拓美国以外全球市场,已经足够了。等未来中美贸易战尘埃落定,再开拓美国市场也不迟。
其他文章推荐
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在看”和关注吧
欢迎分享,让更多人发现“大树乡谈”
备用:大树乡谈2022、大树乡谈202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