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疫苗犹豫定义为“尽管有疫苗服务,但延迟接受或拒绝接种疫苗”的心理状态。后疫情时代导致疫苗犹豫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错误信息、谣言、阴谋论的传播,导致公众对疫苗持观望态度。
语言大模型(如ChatGPT、Deepseek等)综合了各方证据尤其是科学证据或报道的收集,能够克服和对抗由单个或片面数据以及个体猜想支撑的疫苗谣言。有学者对36个疫苗问题的WHO答案和ChatGPT的答案进行了对比,一致性高达95%。
2024年顶级科学期刊BMJ、Science相继刊文指出,语言大模型能够在对抗疫苗犹豫、指正疫苗谣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些现场试验也发现,一些对医生建议持怀疑态度的公众也更信任语言大模型提供的正向答复。
鉴于此,我们使用当季网红Deepseek对近期国内最火的三个疫苗流言(且以流言来论)进行评价,分别是:
1. 科兴新冠疫苗肺结节论
问deepseek:网上说打了科兴新冠疫苗得了肺结节,是真的还是谣言?真相是什么?
2. 流感疫苗无用论
问deepseek:网上说打了流感疫苗还是感冒了,所以流感疫苗没有必要打,是真的吗?流感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3.宫颈癌疫苗生理盐水论
问deepseek:网上说九价HPV疫苗是生理盐水,是真的还是谣言?真相是什么?
打科兴新冠疫苗得肺结节,真相是?
网上关于“打完科兴新冠疫苗得肺结节”的说法是**不实信息**,属于谣言。以下是相关事实和科学依据:
1. **肺结节的成因复杂**
肺结节是指肺部出现的小于3厘米的阴影,其成因多样,包括:
- 感染(如结核、真菌感染)
- 炎症(如肺炎、尘肺)
- 良性肿瘤
- 环境污染(如长期接触粉尘、烟雾)
- 其他疾病(如风湿免疫性疾病)
- 少数情况下可能是肺癌的早期表现
肺结节的出现与疫苗接种**无直接因果关系**。
2. **科兴疫苗的安全性**
科兴新冠疫苗(克尔来福)是一种灭活疫苗,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接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疾控中心的评估,科兴疫苗的安全性良好,常见副作用多为轻微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乏力、发热等),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罕见。
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科兴疫苗与肺结节的发生有关。
3. **肺结节检出率增加的原因**
近年来,肺结节的检出率有所上升,主要原因包括:
- **检测技术进步**:高分辨率CT的普及使更多微小肺结节被发现。
- **健康意识提高**:更多人主动进行体检,尤其是新冠疫情后,肺部CT检查成为常规项目。
- **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可能导致肺结节发病率上升。
这些因素与疫苗接种无关。
4. **权威机构的辟谣**
中国疾控中心、国家卫健委以及多位医学专家已多次澄清,**接种新冠疫苗不会导致肺结节**。相关谣言可能是对疫苗接种后偶合事件的误解(即接种疫苗后恰好发生的其他健康问题,与疫苗本身无关)。
5. **如何正确看待疫苗副作用**
疫苗的副作用通常是轻微和短暂的,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罕见。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疫苗对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起到了关键作用。
总结
“打完科兴新冠疫苗得肺结节”的说法是**谣言**,没有科学依据。肺结节的成因复杂,与疫苗接种无关。公众应理性看待疫苗副作用,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同时积极接种疫苗,保护自身和公共健康。如有健康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打了流感疫苗还感冒,所以没必要打?
网上关于“打了流感疫苗还是感冒了,所以流感疫苗没必要打”的说法是**片面的**,这种观点混淆了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区别,同时也误解了流感疫苗的作用。以下是相关事实和科学解释:
1. **流感疫苗的作用**
流感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预防**流行性感冒(流感)**,而不是普通感冒。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症状相似,但它们的病原体、严重程度和并发症风险完全不同:
- **流感**:由流感病毒(如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症状较重,包括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等,可能导致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 **普通感冒**:通常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流鼻涕、咳嗽、喉咙痛等,很少引发严重并发症。
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不能预防普通感冒。
2. **为什么打了流感疫苗还会感冒?**
- **普通感冒与流感无关**: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病毒,不能预防其他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
- **流感疫苗的保护率并非100%**:流感疫苗的保护率通常在40%-60%之间,具体效果取决于疫苗与当年流行毒株的匹配程度以及接种者的个体差异。
- **免疫反应需要时间**:接种疫苗后,通常需要2-4周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在此期间仍可能感染流感病毒。
3. **流感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有必要**,原因如下:
- **降低流感风险**:即使疫苗不能提供100%的保护,也能显著降低感染流感的概率。
- **减轻症状**:即使接种后感染流感,症状通常较轻,并发症风险也较低。
- **保护高危人群**:流感对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的危害较大,接种疫苗可以降低他们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 **减少传播**:接种疫苗不仅保护自己,还能减少病毒传播,保护他人。
4. **流感疫苗的安全性**
流感疫苗是安全的,常见副作用多为轻微反应,如注射部位疼痛、低热、乏力等,通常1-2天内自行消失。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罕见。
5. **谁应该接种流感疫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中国疾控中心的建议,以下人群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 6个月至5岁的儿童。
-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 孕妇。
- 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 医务人员等高暴露风险人群。
6. **如何正确看待流感疫苗?**
- 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但不能预防普通感冒。
- 接种疫苗是个人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减少流感传播和疾病负担。
- 如果对疫苗有疑问,应咨询专业医生,而不是轻信网络谣言。
总结
“打了流感疫苗还是感冒了,所以流感疫苗没必要打”的说法是**片面的**,流感疫苗只能预防流感,不能预防普通感冒。接种流感疫苗**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对高危人群而言。公众应科学看待疫苗的作用,积极参与接种,保护自身和公共健康。
九价HPV疫苗是生理盐水,真相是?
网上关于“九价HPV疫苗都是生理盐水”的说法是**谣言**,完全没有科学依据。以下是相关事实和真相:
1. **九价HPV疫苗的成分**
九价HPV疫苗(如Gardasil 9)是一种经过严格研发和测试的疫苗,其主要成分包括:
- **HPV病毒样颗粒(VLPs)**: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病毒外壳蛋白,不具有传染性,但能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
- **佐剂**:增强免疫反应的成分,如铝盐。
- **缓冲剂和稳定剂**:确保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
- **生理盐水**:作为稀释剂使用,但并非疫苗的主要成分。
疫苗的成分和配方均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临床试验,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2. **九价HPV疫苗的作用**
九价HPV疫苗可以预防由9种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感染,包括:
- 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等生殖器癌症。
- 肛门癌、口咽癌等。
- 生殖器疣(尖锐湿疣)。
疫苗通过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在感染HPV时提供保护。
3. **疫苗的研发和监管**
九价HPV疫苗的研发和上市经过了严格的科学研究和监管审批:
- **临床试验**:在数万人中进行了多期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 **监管审批**: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以及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等权威机构的批准。
- **全球使用**: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接种,证明了其预防HPV相关疾病的效果。
4. **谣言来源和动机**
“九价HPV疫苗是生理盐水”的谣言可能源于以下原因:
- 对疫苗成分的误解或曲解。
- 个别不法分子为牟利而制造假疫苗,但这些案例与正规疫苗无关。
- 对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不信任情绪被恶意放大。
5. **如何辨别疫苗真伪**
为确保接种到正规的九价HPV疫苗,建议:
- 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接种。
- 核对疫苗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和生产信息。
- 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疫苗的真伪。
6. **权威机构的澄清**
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疾控中心以及多个国家的卫生部门均已明确表示,**九价HPV疫苗是安全有效的**,相关谣言毫无科学依据。
总结
“九价HPV疫苗都是生理盐水”的说法是**谣言**,九价HPV疫苗是经过严格研发和监管的疫苗,能够有效预防HPV感染及相关疾病。公众应通过正规渠道接种疫苗,并理性看待疫苗相关信息,避免被不实信息误导。如有疑问,可咨询专业医生或卫生部门。
参考资料:
Fiore M, Bianconi A, Acuti Martellucci C, et al. Vaccination hesitancy: agreement between WHO and ChatGPT-4.0 or Gemini Advanced. Ann Ig. 2024 Oct 7. doi: 10.7416/ai.2024.2657.
Larson HJ, Lin L.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an have a role in combating vaccine hesitancy. BMJ. 2024 Jan 16;384:q69. doi: 10.1136/bmj.q69.
Costello TH, Pennycook G, Rand DG. Durably reducing conspiracy beliefs through dialogues with AI. Science. 2024 Sep 13;385(6714):eadq1814. doi: 10.1126/science.adq1814.
Bago B, Bonnefon JF. Generative AI as a tool for truth. Science. 2024 Sep 13;385(6714):1164-1165. doi: 10.1126/science.ads0433.
Singh AV. Application of ChatGPT in reducing vaccine hesitancy and enhancing vaccine acceptance: hope or myth? Rev Assoc Med Bras (1992). 2024 May 20;70(5):e20231558. doi: 10.1590/1806-9282.20231558.
来源:苗董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本文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文中涉及药物、技术、产品等只做表达所需,不具任何治疗建议,具体治疗方式请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检查及治疗。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非商业用途,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