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上一篇文章讲的是被动攻击模式背后的心理动力,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心智化理论模型。
心智化理论概念的核心是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理解为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的表达,比如需求和幻想的表达。在该理论中,把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区分开来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亲密关系中你给对方发消息但是迟迟没有得到回应,你的体验是感觉自己被抛弃了,或者感觉自己被忽视了。我们说这是你的体验,经过心智化的处理之后变成了,我是一个需要得到更多关注的人。变化是什么呢?心智化通过语言化将混乱的躯体感受转化为可处理的符号信息,增强了个体的涵容能力。在心智化的视角下,个体将情绪体验视为暂时性心理事件,而不是自我的本质,从而减少了对情绪的认同,与你的感受保持距离。
刚才我们提到区分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在亲密关系中你感觉自己被忽视了,然后故意找茬,想方设法跟对方吵架。在这个过程中,你把自己的感受等同于别人的想法了。你认为自己被忽视是对方故意忽视你,并将其视为客观现实。那么经过心智化的处理会变成什么呢?你感觉自己被忽视了,首先你要跟这种感受保持距离,不要认为自己真的被忽视了。其次再来分析发生了什么会让你觉得自己被忽视了。你发现自己的伴侣每天都工作到很晚才回家,然后回到家就回自己房间睡觉。那么,你要试着去理解伴侣的这一行为,而不是将其视为对自己的忽视。你可能想到了一些原因,比如他最近工作压力是不是特别大;或者他是不是在回避对我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