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洛杉矶大火彻底没人报道了,很多人以为万事大吉了,但根本不是

0
分享至

声明:本文皆有官方可靠信息来源,已赘述在文章中

前言

2025年初,洛杉矶一场持续月余的特大山火,造成27人死亡、31人失踪、1.2万栋建筑被毁,经济损失高达2750亿美元。

然而就在灾情最严重时,各大媒体平台的相关报道突然集体消失,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也瞬间归零。

这场火灾真的已经结束了吗?还是有人在暗中操控着舆论走向?这场突如其来的信息黑洞,又暴露了怎样的惊人内幕?


舆论黑洞背后的真相

这场突如其来的信息断层,始于2025年1月14日,就在这一天,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火灾相关内容突然销声匿迹,在此之前,YouTube上每天都能看到数百个火灾现场视频。

TikTok上的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千万,然而短短24小时内,这些数字就像被施了魔法般归零,更令人困惑的是主流媒体的态度转变,CNN、福克斯等美国主流媒体迅速调整报道策略。


将这场仍在肆虐的大火从新闻头条挪到了边角位置,即便偶尔提及,也都是干巴巴的数据通报,再没有之前触目惊心的现场画面,与此同时,一个奇怪的现象开始显现。

原本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灾区居民,纷纷删除了此前发布的火灾相关内容,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多个平台上大火蔓延的实时画面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些陈旧的官方通告。


这种诡异的信息真空,很快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一些外国记者试图前往火灾现场采访,却遭遇了种种阻碍,有记者透露,他们的采访申请迟迟得不到回复,甚至连靠近火灾区域的道路都被层层封锁。

更耐人寻味的是,一些原本计划报道火灾的国际媒体,突然改变了报道方向,他们不约而同地将注意力转向了其他话题,仿佛这场烧毁数千栋房屋、造成数十人死亡的灾难从未发生过。


美国政府的态度也颇值得玩味,白宫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对火灾问题轻描淡写,声称“情况已经得到控制”,然而,卫星图像显示,火势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在多个地点继续蔓延。

这种明显的信息不对称,让人不禁怀疑背后是否另有隐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媒体人私下透露,他们收到了“建议”。


要求减少对火灾的负面报道,这个消息虽然没有得到官方证实,但与当前诡异的舆论环境不谋而合,而这种信息管控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

无能还是无心

灾难面前,政府的救援行动往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然而在这场洛杉矶大火中,美国政府的表现却暴露出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竟会在危急时刻如此不堪一击。

最令人震惊的是供水系统的彻底瘫痪,在火灾最危急的时刻,整个灾区三分之二的消防栓都因水压不足而无法使用,消防车不得不在市区和火场之间往返取水,平均每次救援要浪费近一个小时在路上。


这种基础设施的短板,让世界第一强国的光环蒙上了一层阴影,救援指挥系统的混乱更是雪上加霜,联邦应急管理局、加州消防部门和洛杉矶市政府三方各自为政,救援物资和人员调配出现严重脱节。

有消防员反映,他们接到的命令经常互相矛盾,不得不在火场上临时改变救援策略,水电部门的反应更是令人费解,即使在得知消防栓大面积失压的情况下,相关部门仍按部就班地走程序。


自来管道没水

迟迟不肯启动应急供水预案,美国一位资深工程师透露,启动备用水源其实只需要两个小时,但等到相关部门最终行动时,已经耽误了整整三天的黄金救援期。

与此同时,政府的救灾资金投入也远低于预期,据统计,这次火灾的救援资金还不及2020年一次规模相似火灾的三分之一,一些消防站甚至出现了救援设备短缺的窘境,不得不用老旧的装备继续作战。


更令人寒心的是政府对受灾民众的安置工作,截至目前,超过八成的灾民仍在临时帕篷里栖身,政府承诺的紧急安置房迟迟未能兑现,有灾民反应,他们连基本的食品和药品补给都得不到保障,不得不依靠民间救援组织的帮助。

一份流出的内部评估报告更是揭露了问题的严重性,报告显示,负责这次救灾的多个部门存在严重的人员配备不足问题,有些关键岗位甚至处于空缺状态,这种机构设置的漏洞,直接导致了救援效率的低下。


面对如此多的问题,政府部门的态度却显得出人意料的平静,一些官员甚至公开表示,“这种程度的火灾在加州很常见”,仿佛这就是不作为的正当理由,这种消极态度背后,是否暗示了某种更深层的问题?

令人深思的是,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在重大灾难面前表现失准,从卡特里娜飓风到新冠疫情,类似的治理失灵不断重演,而这一次,政府的表现似乎让更多美国民众看清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自由世界里的沉默

如果说政府的消极应对尚在预料之中,那么这次灾难中美国民众表现出的异常冷静,则让很多观察者感到不解,在这个素以“维权意识强”著称的国度,受灾民众面对巨大损失时的沉默,似乎暗示着某种更深层的社会变迁。

统计数据显示,这场大火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超过两千亿美元,近万人无家可归,然而,媒体报道中并未出现任何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法院也没有收到相关的集体诉讼。


这种反常的“和谐”,与美国社会过往的维权传统形成了鲜明对比,更令人费解的是,一些房屋被烧毁的居民在接受采访时,语气平淡得近乎麻木,“这种事情总会发生的”,一位失去所有财产的居民如此表示。

这种近乎宿命论的态度,让人不禁联想到某些长期生活在战乱地区民众的心理状态,社会学家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过去的五年里,美国民众对自然灾害的容忍度在持续上升


一项追踪调查显示,2020年时有76%的美国人认为政府应该为灾害防控负主要责任,而到2025年,这一比例降到了不足40%,更深层的分析揭示,这种态度转变背后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失望过程。

频繁的自然灾害、政府的救援不力、保险公司的理赔拖延,这些负面经历逐渐消磨了民众的维权热情,人们开始把这种灾难当作“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应该被解决的问题。


一位研究美国社会心理的专家指出,这种现象折射出美国民主体制的某种异化,当民众意识到他们的诉求无法真正影响政府决策时,抗议和维权就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徒劳的表演。

而这次大火中的沉默,恰恰反映了这种集体失望情绪达到了顶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交媒体上,一些受灾民众甚至开始自嘲式地调侃自己的处境。


一段写着“欢迎来到年度加州烧烤派对”的视频,在被删除前获得了数十万点赞,这种看似幽默的表达背后,是对现实无力改变的无奈,更让人深思的是保险公司的角色。

在这次灾难中,多家保险公司以“自然灾害免责”为由拒绝理赔,而这种做法却没有引发预期中的强烈反弹,近年来类似的拒赔已经成为“行业惯例”,民众的维权意愿也在逐年下降。


这种诡异的平静,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国际社会对美国的认知,当一个自诩民主灯塔的国家,其民众在重大灾难面前表现出如此的无力和沉默,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而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更大的国际博弈?

国际舆论场的较量

当地方灾害演变为国际话题,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为复杂的政治博弈,这场洛杉矶大火的报道从巅峰到消失,恰好折射出当今国际舆论场上的微妙较量。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的存在与消失,都不再是单纯的客观报道,而是各方势力博弈的结果,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在火灾发生的头三天,西方主流媒体对这一事件的报道量仅为去年墨西哥地震的五分之一。


而对孟加拉国洪灾的关注度更是不到十分之一,这种选择性的报道力度,暴露了西方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上的双重标准,更耐人寻味的是各大科技巨头的态度。

在这次事件中,社交媒体平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律”,一项独立调查显示,与火灾相关的负面内容在主要平台上的露出率骤降90%,而官方通告的推送频率则上升了近三倍。


这种默契的“信息调控”,让人不禁联想到背后可能存在的协同机制,同时,美国政府在处理国际舆论方面也展现出惊人的“技巧”,他们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向国际媒体施压,要求“客观理性”报道火灾。

另一方面却纵容本土媒体对其他国家的类似灾害进行无底线的渲染和批评,这种赤裸裸的双重标准,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新兴媒体的崛起本应打破传统的信息垄断。


但现实却是,它们反而成为了更精细的信息管控工具,一位资深媒体研究者指出,大数据和算法的应用,让信息的筛选和推送变得更加隐蔽而精准,这次火灾的报道降温,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媒体上的“话语权争夺”,当一些国外用户试图发布火灾现场的真实画面时,这些内容往往会遭遇莫名的“技术故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经过筛选的官方通告却获得了异常的高曝光度。


这种信息管控的手法也在不断升级,从最初的直接删帖,到后来的算法压制,再到现在的叙事引导,美国的舆论管理体系显示出惊人的“进化能力”,这种系统性的信息管控,其精密程度已经超过了许多人的想象。

而在这场看似技术性的较量背后,是国际话语权的深度博弈,当一个国家能够熟练地操控本国重大灾难的国际传播时,这种能力就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影响力,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一场地方性的火灾,最终演变成了一次国际舆论战的缩影。

结语

从技术层面到政治角度,这场洛杉矶大火的报道消失,展示了现代信息战的全貌,它不仅暴露了美国在危机传播中的双重标准,也为我们理解国际舆论场的运作机制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洛杉矶大火背后:气候变化加剧保险危机 澎湃新闻2025-02-08 08:17


洛杉矶大火复盘:为何天灾令该地区成为一个“火药桶”?美国专家这么看 第一财经2025-01-17 20:03


洛杉矶山火已肆虐6天 消防栓里没水 美政客口水四溅“喷”山火 央视新闻2025-01-13 17:50北京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李嘉诚卖港口大反转,官方连放两大信号,三大硬伤注定交易要黄

李嘉诚卖港口大反转,官方连放两大信号,三大硬伤注定交易要黄

影孖看世界
2025-03-19 21:13:08
库尔斯克大崩溃!俄军“春季风暴”合围乌军6200人,战损比15:1

库尔斯克大崩溃!俄军“春季风暴”合围乌军6200人,战损比15:1

零点知识局
2025-03-19 21:49:10
李兆基2500亿遗产分配!两个儿子占大头,为能干的女儿们选择联姻

李兆基2500亿遗产分配!两个儿子占大头,为能干的女儿们选择联姻

说故事的阿袭
2025-03-18 01:48:20
梁振英,应邀再次担任这一职务,省委书记颁发聘书

梁振英,应邀再次担任这一职务,省委书记颁发聘书

政知新媒体
2025-03-19 10:41:29
⏰官方:当地时间今晚20点45分沙特赛前发布会,随后球队踩场训练

⏰官方:当地时间今晚20点45分沙特赛前发布会,随后球队踩场训练

雷速体育
2025-03-19 09:14:18
胖东来郑州首店地址确定!于东来凌晨发文官宣

胖东来郑州首店地址确定!于东来凌晨发文官宣

潇湘晨报
2025-03-19 09:25:16
姆巴佩:祝巴黎一切顺利,我专注于为皇马赢得首次三冠王

姆巴佩:祝巴黎一切顺利,我专注于为皇马赢得首次三冠王

直播吧
2025-03-19 04:21:03
确认了!明天抵达浙江

确认了!明天抵达浙江

FM93浙江交通之声
2025-03-19 14:45:50
曹兴信被逮捕

曹兴信被逮捕

观察者网
2025-03-19 10:35:09
突发!北京盈科律所华鸿宇律师去世,年仅43岁,死因曝光太可惜

突发!北京盈科律所华鸿宇律师去世,年仅43岁,死因曝光太可惜

八斗小先生
2025-03-19 14:39:34
安徽美女吴芳芳去世,年仅34岁儿子才10岁,死因曝光令人愤怒

安徽美女吴芳芳去世,年仅34岁儿子才10岁,死因曝光令人愤怒

吾爱纪实
2025-03-19 18:13:26
亚洲第四5战狂虐印尼不败!今晚赢球=送国足大礼,出线局今夜引爆

亚洲第四5战狂虐印尼不败!今晚赢球=送国足大礼,出线局今夜引爆

生活新鲜市
2025-03-19 16:57:17
进攻是真挡不住!洛夫顿打满首节 9中7砍15分7板3助 有4失误

进攻是真挡不住!洛夫顿打满首节 9中7砍15分7板3助 有4失误

直播吧
2025-03-19 20:12:04
董宇辉:和俞敏洪关系很好,离职两人心照不宣!回应“不享受直播为啥要干”:不想上学,但是能不能不上?

董宇辉:和俞敏洪关系很好,离职两人心照不宣!回应“不享受直播为啥要干”:不想上学,但是能不能不上?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19 18:11:10
国家一级演员,京剧宗师,“阿庆嫂”扮演者赵燕侠离世,享年97岁

国家一级演员,京剧宗师,“阿庆嫂”扮演者赵燕侠离世,享年97岁

辣条小剧场
2025-03-19 19:48:35
李凯尔:我能适应任何体系 我从不以得分见长 高中也就场均10来分

李凯尔:我能适应任何体系 我从不以得分见长 高中也就场均10来分

直播吧
2025-03-19 16:35:06
被打女律师删除微博:我不愿意和没有原则的律师同行做朋友

被打女律师删除微博:我不愿意和没有原则的律师同行做朋友

律侠普法
2025-03-18 19:12:19
广东男篮欲换外援,库克确定被裁伯克待定,莫兰德和杜锋较劲!

广东男篮欲换外援,库克确定被裁伯克待定,莫兰德和杜锋较劲!

中国篮坛快讯
2025-03-19 13:43:14
恒大员工曾爆料,许家印在公司就是一个“土皇帝”,贪财还好色!

恒大员工曾爆料,许家印在公司就是一个“土皇帝”,贪财还好色!

芳芳历史烩
2025-03-12 19:00:51
中美决战来了?97岁李嘉诚赌输,中方直接反将一军,贸易冲突逆转

中美决战来了?97岁李嘉诚赌输,中方直接反将一军,贸易冲突逆转

傲气经说
2025-03-19 09:28:08
2025-03-19 23:20:49
任紀煙 incentive-icons
任紀煙
读古代中国历史,品华夏千年文明。 看一卷凡尘轶事,悟史笺百年人生。
1012文章数 1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万斯:廉价劳动力是"毒品" 导致美国的生产力停滞不前

头条要闻

万斯:廉价劳动力是"毒品" 导致美国的生产力停滞不前

体育要闻

我,16岁超市打工,32岁首次入选英格兰队

娱乐要闻

韩娱真没人管了?5年8位女星自杀,生前遭遇绝望

财经要闻

许家印前妻申请修订资产冻结令遭驳回

科技要闻

黄仁勋连击:GB300、900倍构架+压轴机器人

汽车要闻

海洋网全新纯电SUV 比亚迪海狮05 EV将上市

态度原创

家居
艺术
数码
公开课
军事航空

家居要闻

草原新居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数码要闻

荣耀林林:新款 MagicBook Pro 16 / Art 14 笔记本为小迭代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普京与特朗普长谈2.5小时 乌克兰要谈话"全部细节"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