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退休已有五年,每每组织退休姐妹聚会,总会感慨:人到暮年,看清了太多事情。特别是在组织聚会这件小事上,反倒照出了人情冷暖。
昨天又一次组织老姐妹们聚餐,看着微信群里此起彼伏的回应,不禁莞尔。这些年,我发现退休后的聚会,总有三类人积极响应,也永远有三类人难以约到。
先说说那些"逢请必到"的人:
首先是"生活有寄托"的老姐妹。
记得张阿姨,退休后和老伴儿开启了"周周乐"模式——周一打太极、周二练书法、周三参加合唱团、周四约姐妹茶聚、周五带孙子上兴趣班。看似日程满满,可只要群里一发通知,立马回复:"算我一个!"她常说:"忙得规律,活得自在。该放下的事情放得下,该参与的从不缺席。"
其次是"人缘温暖"的老友。
就像我们科室的王姐,退休前是出了名的"和事佬"。如今退休在家,依然是大家的"开心果"。每次聚会她总能把现场氛围带得热热闹闹,分享着最新的养生方子,传递着谁家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谁家老伴最近又研究上了新菜品。
还有一类是"知足常乐"的乐天派。
吴阿姨就是典型,虽然退休金不算高,但她总说:"人这一辈子,不就是个心态问题嘛!饭局AA我也去,大家都买单我也去,重要的是那份情谊在。"
再说说那些"永远请不到"的人:
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纠结派。
李姐退休前是办公室主任,总觉得现在的生活"大不如前"。每次约她,不是说"最近在带孙子",就是说"要陪老伴看病"。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她是怕在老同事面前"失了面子"。
还有"精打细算"的算计派。
赵姐每次收到邀约,第一个问题永远是"人均多少钱"。一听超过100,立马找理由推脱。殊不知,这些年物价上涨,稍微好点的餐厅,人均100真不算贵。而且聚会的意义,本就不在那一顿饭。
最后是"沉迷养生"的极端派。
孙阿姨退休后,把养生当成了"人生大事"。饭店的油烟重,火锅不健康,烧烤伤身体……理由一套接一套。前几天,我们几个老姐妹商量着换了素食餐厅,特意邀请她。没想到她又说:"集体用餐,能量场不好……"
回想这些年的聚会经历,我越发明白:退休后的交往,比上班时更考验人性。那些积极参与的人,其实是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活到这把年纪,与其纠结得失,不如活出真我;与其患得患失,不如随遇而安。
看着朋友圈里老姐妹们昨天聚会的照片,我忽然想明白:人这一辈子,原来不在乎你有多少个朋友,而在乎你遇到了什么样的朋友。那些让人温暖的朋友,往往也是让生活更美好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