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洲保卫战”告一段落!
ST股里故事多。
2月7日,*ST同洲在消息催化下上演了一出地天板,引得路人侧目,老股民“捶胸顿足”。
啥消息呢?
原来,*ST同洲催收货款有了新进展。
2024年9月份,重庆某公司向同洲电子购买IB网卡和高性能服务器主机,货值近4亿元。
然后就是常见的拖欠货款戏码。说是拖欠,其实也没隔多久,9月9日、9月26日签署了两笔订单合同,11月12日就对簿公堂。
间隔两个月都不到,隔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看到,肯定会笑同洲电子沉不住气,毕竟他们可是动不动就3+6(三个月账期,六个月承兑汇票),每年还要被“价格磋商”。
不讨薪,就退市
那为什么*ST同洲这么急着要钱呢?
原因在于,这笔钱如果没能在2024年四季度及时到账,那么*ST同洲很大可能将在2025年从大A“黯然退场”。
图片来源:股吧
早在2023年,*ST同洲的净资产就已经是负的了,截至2024年三季度,*ST同洲的资产负债率为104.2%,所以“披星戴帽”。
按照今年元旦之后正式生效的“退市新规”,利润为负,且连续3年营收不足3亿,直接退市。
*ST同洲,2022年营收2.548亿,利润-0.5亿,2023年营收2.346亿,利润-0.7亿。
所以,对其他企业,回款慢一点,只是利润早点晚点的问题,毕竟还有担保方,并且能做这么大的采购生意,相关的资金调查一般也不会少。
但对于*ST同洲来说,回款慢就是“要老命”了,不需要多,哪怕只是下单3个月后的2025年1月给钱,那*ST同洲2024的年报一定黄了,监管部门可不会对*ST同洲法外开恩。
图片来源:股吧
索性,从结果看,这场“生死时速”,*ST同洲跑赢了。
一起简单看下:
2024年12月5日,*ST同洲披露和采购商对簿公堂。
2024年12月25日,采购商向*ST同洲支付2.6亿元。
2025年2月7日,1.4亿尾款已收回1200万。
12月25日收钱,这个日子选得也挺好,对别人来说是“圣诞”,对*ST同洲来说近乎“复活”。
2025年1月25日,*ST同洲发布了可能退市的风险提示公告,但投资者们早已不复之前“心慌慌”“想跑路”的感觉了。
图片来源:股吧
毕竟,这场以4亿货款为目标的“同洲保卫战”,以阶段性胜利落幕,那些喊着“保卫同洲”的投资者长舒了一口气。
为什么要“保卫同洲”呢?
因为老股民对*ST同洲那是有真感情的。
仅以2024年为例,*ST同洲涨跌停天数达到惊人的130天,位列全A股第二,其中,涨停天数达到了79天。
差不多3万股东,乐此不疲地守着*ST同洲这支票。
没有苹果,手机只是手机
没有同洲,电视只是电视
尽管如今*ST同洲深陷亏损泥潭,被划入垃圾股行列,但*ST同洲也曾无限风光。
回溯*ST同洲的发展历程,绕不开一个人——袁明。
袁明,出生于1963年,自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发电厂工作,成为一名工程师。
1993年,袁明怀揣500元远赴深圳。1994年,袁明在深圳创立了同洲电子有限公司,主要经营LED显示屏。
1995年,央视率先使用数字电视系统,推开了数字电视在中国的发展风潮。袁明再次跟上行业队伍,带领同洲转型为数字电视终端设备制造商。
此后,同洲率先推出自研的数字卫星接收机(俗称机顶盒),并将机顶盒全国推广,在“村村通”工程中拿下超过65%的市场份额,还成为了最早走出国门的国内厂商。
2006年,同洲电子在深圳成功上市,成为中国“数字视讯第一股”,创始人袁明身家达到13亿元。
到了2008年,同洲电子的总产能达到1000万台。2010年,同洲电子推出了“三屏互动”业务。这一年,同洲年营收超过23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然后就开始了长达14年的下坡路。
同洲电子依靠机顶盒起家,但机顶盒技术含量并不高,待到2008年,九州、长虹后发先至,分别成为行业第一、第二。
更不必说智能手机的横空出世,将传统的电视杀得溃不成军。
在多重压力下,袁明带着同洲电子走上了转型之路,谁知,到头来,竟是一条不归路。
2009年,同洲电子推出同洲E89EVDO商务手机。
此后,同洲电子还推出过飞Phone、飞看机顶盒、TV-touch等飞系列智能终端,“摸摸看”电视映像触控技术。
2014年,同洲电子推出了自主手机系统960 OS及相应的硬件产品960手机。袁明想要升级改造电视,并曾放出豪言“没有苹果,手机只是手机,没有同洲,电视只是电视”。
然而方向错了,越努力越危险。各种尝试纷纷失败,同洲电子因此不堪重负。
袁明曾向媒体解释同洲为何会走到这一步以及为何套现,他认为是因为他把钱都用在了转型上。“我卖股票的钱都贴在了产品研发上了,是我自己垫的。不是投在上市公司,是上市公司转型,和贾跃亭外面的公司是一样的。”
袁明曾表示,“贾跃亭是步了我的后尘,他犯了我跟我一样的错。”袁明和贾跃亭有一个相似的梦想,都想成为中国的乔布斯。
这样的表述,让人不禁联想到成龙大叔的名言:“我只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
如果袁明没有“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初衷,那么他确实只是犯了“转型企业家”都可能会犯的错。
基业长青何其难也!
结语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在这里回顾“袁明语录”之际,其人却早已渺无音讯。
2020年8月10日,同洲电子公告称未能与第一大股东袁明联系。
图片来源:股吧
同洲电子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于2020年8月10日公告披露了无法与第一大股东袁明联系的事项,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仍然无法与袁明取得有效联系。
袁明所持有的全部股份也被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4年10月21日法拍,据淘宝网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信息显示,用户姓名丁肖立竞买成功。
*ST同洲将迎来怎样的终局?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