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被誉为“现代工业血液”的资源,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尺。拥有充足的石油储量,就有了成为工业化强国的资本。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曾经一度石油匮乏,在石油领域对海外的依赖性很强,这让我们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显得有些被动。
每当国际油价波动,都会给中国的工业生产带来不小的冲击。
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就大力推动国内石油勘探和开发,想要实现自给自足。多年来官方大力投入、科研人员辛勤耕耘的结果。
从茫茫的塔里木盆地到辽阔的东北松辽平原,从浩瀚的渤海湾到遥远的南海海域,中国的石油勘探队伍几乎走遍了每一寸可能孕育石油的土地和海域。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努力,我们的石油储量已经变得相当可观。
随着国内石油产量的提升,我们对海外石油的依赖程度也逐步降低。
不仅如此,我国的石油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是美、德、法、俄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之路
说起石油,我们知道,玉门油田一定是不得不提的传奇。这座承载着无数石油工人汗水与梦想的油田,在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它的新生。
在艰苦的生产条件下,一代又一代的石油工人,在这里屡建功勋,解了中国的燃眉之急,他们不仅快速恢复了生产,还自己搞技术革新,发明了“五一”型地震仪和“重钻压,大排量”钻井等新技术。
不久后,当地人又在石油沟,白杨河和鸭儿峡、老君庙等地方也相继发现了油田,尤其是君庙油田,含油面积非常大。
经过三年的艰苦恢复,到1952年底,全国原油产量达到了43.5万吨,是1949年产量的3.6倍。
我们之所以反复提及玉门油矿,是因为玉门油田的贡献远不止于此。
它不仅为新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石油,工人们还在开发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他们成为了后来其他石油基地转型升级的重要“教材”。
但是,玉门的石油储量并不是很多,没过多久,就没法再满足中国当时的需求。好在毛主席高瞻远瞩,早在1952年8月,毛主席就亲自下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转业为石油工程第一师,主要负责中国的石油勘测和开发。
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设备落后,技术匮乏,人才短缺。
但是,这些困境并不能打倒我们,当时第57师的师长张复振和政委张文彬两人,带领着整个57师,迅速融入到石油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后来,我们又在东北地区找到了一个油田,政府迅速投入进去,组成了一个小型的造油厂,虽然当时只有几个工人,但生产恢复一点没有没了落下。
这些了不起的工人,在工厂设备,材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依靠这技术人员和老工人的共同努力,仅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在抚顺,桦甸,锦州等几个地方恢复了造油厂的正常运营。
克拉玛依发掘的第一口井
1955年10月,中国在克拉玛依发掘了第一口井,克1井的喷油,再次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在石油方面的潜力。
在广袤的大西北上,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建设,如同一股强劲的风潮,席卷了整个西北地区。
人们相信,这里还会有更多的油田,因此一直没有放弃寻找。
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人们又在青海冷湖、四川等地发现了油田和天然气区。
到50年代末,全国已初步形成了玉门、新疆、青海、四川四大石油天然气基地。
而随着这些基地的建立,国家极大的提升了石油自给能力,也为后来新中国的经济腾飞和工业快速化提供了保障。
在炼油工业方面,中国在十分薄弱的基础上,先后扩建了上海,克拉玛依,冷湖,兰州,大连等多个炼油厂,这些炼油厂的年加工能力均在10-100万吨之间,为国家的石油产品自给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资料统计,在1959年这一年,全国生产汽,煤,柴,润四大类的油品共计234.9万吨,石油产品自给率达到40.6%。
而在这一年,玉门油矿已经从一个单一的油田发展成为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天然气石油工业基地。
多年来,我们的科研人员把这里变成了一个涵盖地质,钻井,开发,炼油,机械,科研,以及教育集一身的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了全国的标杆。
而1959年,玉门油田生产原油140.5万吨,占全国原油产量的50.9%,玉门油田真正的成为了中国快速步入工业化的加速器。
当然,想要满足整个国家工业化的正常运转,这些石油是不够的,所以当时,中国仍需要再国外进口大量的石油。
直到1963年,这一年,全国原油产量达到了648万吨,周总理激动的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 他说,这个产量表明,中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已经可以基本自给了。
而在1959年到1963年之间,我们中国又是一个石油快速发展的辉煌期。
而这一辉煌成就,和大庆油田有着莫大的关系。大庆油田的开发,解决了那个时期国家能源安全的燃眉之急。
在1963年到1965年间,中国石油工业在炼油技术领域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在这一时期,攻克了非常多的难题,随着技术的突破,我们的炼油效率又得到了提高。
不仅如此,在1964年,中国还在天津以南、山东东营以北的沿海地带寻找油田,成功开发了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
1965年,中国石油工业已经新建了13套炼油装置,大大缩小了同当时国外炼油技术水平的差距,这一年,中国生产了617万吨汽,煤,柴,润四大类油品,石油产品品种达到了494种,自给率更是高达97.6%。
70年代之后,中国的 原油量更是一路飙升,最终在1978年突破了亿吨大关。其中大港油田原油年产量达到315万吨,胜利油田更是成为了仅次于大庆的第二大油田,年产量近2000万吨。
到了1982年,全国原油产量已经趋于稳定增长,到1985年,我们已经自豪地站在了世界第六大产油国的行列。
也是在这一年,我们成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以及中国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这三家公司的成立,加上原有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共同构成了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的新格局。
不过,石油工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们不得不进行改革和调整。
1998年7月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重组,分别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石油出口国
最辉煌的时期,我们不仅实现了自给自足,还成为了石油出口国,可以向其他国家出口石油,当时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国家,都在中国进口原油。
不过,随着中国的巨大需求,从1993年起,中国的石油又不够自身使用了,因此无法出口,据统计,那一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达到了惊人的1.5亿吨。
当然,这也代表着我们中国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内能源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
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中国的发展速度另世界震惊,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领头羊,石油消耗量也随之水涨船高,从4.4亿吨激增至7.1亿吨。
因为巨大的市场需求,我们的石油在近年来严重依赖进口。
2022年,中国石油消耗占全球产量的15%,仅次于美国的8.2亿吨。但和美国不同的是,我们的石油七成以上依赖进口。
但中国一直在突破一个又一个的难关,2023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上,中国石油排在第三的位置,收入超过3万亿元。
另西方国家倍感震惊,但这么多年,中国带给世界的惊喜越来越多,美德法等老牌工业强国,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无限潜力。
当然,在石油方面,中国的确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寻求石油资源,这些年,新中国不断勘探油田,进入新纪元之后,我们在南海这块宝地,找到了令人震惊的新能源资源。
虽然南海开采有一定难度,但这是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而且据估算,南海的石油储量大概有550亿吨。
但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用完了就没有了,而且由于石油分布不均,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开采难度,既费时间也废人力和物力,所以中国一直在不断寻求新的资源和可再生资源。
而在这方面,能利用的资源就更多了,比如风能、太阳能,水能都可以作为新资源。
我们中国最大的能力,就是没有资源,也要创造资源,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这才是另世界震惊的地方。
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