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 徐斌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乡亲们吃穿不愁后,最关心的就是医药问题,要加强乡村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好广大农民群众基本医疗。近年来,四川深入学习领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牢记总书记重要嘱托,以“两个紧密型”建设、“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为抓手,加快构建上下联动、优质高效的分级诊疗体系,全面建设“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有序就医诊疗新格局正在形成。
一、聚焦“大病不出省”,实施“三大工程”扬优势,聚力打造西部医学“新高峰”
作为全国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强省,四川充分发挥医疗资源集聚优势,奋力争先,扩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供给,努力打造西部医学高峰,让更多疑难杂症患者在省内得到救治。一是实施医学医疗“双中心”扩面提质工程。获批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和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高质量规划建设3个省医学中心和5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规划争创综合类、高原病、重症、检验国家医学中心和呼吸、精神、创伤、心血管病、神经、癌症、传染病、骨科、血液病9个专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四川。印发《四川省癌症、骨科、儿童、神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规划建设第二批省区域医疗中心,指导已设置的省级“双中心”从“医、教、研、防、管、康”六大维度全方位提升综合能力,充分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实施临床重点专科培优提质工程。印发《临床重点专科培优提质工程实施方案(2024—2027年)》,“十四五”以来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7亿元、省市两级财政资金6.75亿元创建国家、省级、市级临床重点专科67个、236个、762个,目前全省四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已达135个、236个、810个、1245个。三是实施医疗服务提质增效工程。开展质控体系“织网”、多学科诊疗“破壁”、手术质量安全提升、患者就诊安全提升、病历内涵提升5个专项行动,连续9年编发《四川省医疗服务与质量报告》,连续6年编发《医疗不良事件典型案例汇编》,每季度编发《四川质控工作简讯》。目前,分别建成省、市、县质控中心61个、1121个、5266个,总数居全国第一。心血管、重症、肿瘤等37个专业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全省50%以上县建成25个专业质控中心。
二、聚焦“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抓实“三大建设”补短板,聚力打造区域医疗“新高原”
四川有183个县(市、区),数量居全国第一,全省卫生健康系统以“两个紧密型”建设为抓手,实行“城乡一体”管理,实现专家团队常态化下沉、医疗服务同质化、医疗公卫上下贯通、信息化互联互通,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守护老百姓健康“第一道防线”。一是抓实县级医院能力建设。累计争取2.4亿元中央补助资金支持县医院建设,开展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全省96.30%、64.20%县医院分别达到二级和三级医院能力标准,较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4.45个、7.80个百分点。截至目前,43家县医院全面建成临床服务“五大中心”、92家县医院全面建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52个县全部建成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100个县全面建成县域医共体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工作,每年选派5000余名医疗卫生专家赴88个脱贫地区、67个民族地区、83个革命老区、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9个欠发达县等地区开展帮扶工作。2024年以来,56个受扶医院(含托底帮扶县)门急诊患者人次、住院患者人次、住院手术台次、三四级手术占比、健康体检人次分别同比增长6.69%、4.48%、9.17%、1.98%、19.75%。二是抓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137个县(市、区)组建185个医共体,46个市辖区坚持医共体、医疗集团同步推进。创新“以江安县为代表实体运行,以米易县、仪陇县为代表虚实结合,以泸县为代表分片管理”医共体管理模式,分类推进编制、岗位、人员、经费、管理、财务、药物和信息“八统一”管理,100个县建成党务行政、医疗管理、公共卫生、人力资源、财务运营、医保管理、药械采购、信息管理、监督管理、宣教文化“十大管理中心”,精简行政管理岗位1000余个,每年节约运行成本9000余万元。在医共体内探索建立“资金池”“人才池”“编制池”“卫生事业发展基金”,建立监测和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对考核评价在及格标准分值60以上的医共体,实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经费、医保资金总额“两个打包”。三是抓实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14个市开展国省两级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网格化布局37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涵盖48家三级医院、48家二级医院、49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10.86万名医务人员,共覆盖辖区服务人口1921余万人。试点城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形成省、市、区三个层级医院牵头的3种医疗集团管理模式,扎实推进医疗集团内组织管理、医疗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管理、药械采供、培训考核一体化“六一体管理”和优质资源下沉、医疗资源共享、家庭医生签约、医防协同推动、中西医并重、线上线下护理“六协同共享”。
成都市成华区家庭医生上门开展健康体检服务
三、聚焦“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开展“三大行动”强基层,聚力打造全域医疗“新高地”
筑牢基层卫生健康“网底”,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四川大力加强基层机构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基层机构卫生服务能力,当好百姓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一是开展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实施医疗卫生健康人才“十百千万”工程,坚持“靶向引才”“精准育才”,坚持示范引领、分层分类、协调发展,到2027年,遴选支持10名左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培养引进600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及一批创新团队,储备8000名政治坚定、技术过硬、能担重任的青年人才,启动实施万名乡村医疗人才“春苗计划”,按照“招聘补充一批、定向培养一批、能力提升一批、巡诊派驻一批”方式,着力培养培训20000名更好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的乡村医疗服务人才,促进乡村卫生健康人才振兴。深化拓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招引,重点培养和引进本土本乡人才,每年以订单形式定向培养本科、大专医学生1000名。二是开展“健康管家”社区服务优化专项行动。积极统筹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引导二级以上医院专业技术好、综合素质强的专科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组建“全科医师、专科医师、公卫医师、健康管理师”四师协同签约团队,通过“医疗、公卫、运动”三张处方,对重点人群实行“红黄绿”三色管理,推动关口前移,促进医防融合。截至目前,全省全人群签约覆盖率64.55%,10类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88.97%,其中高血压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签约率分别达93.05%、93.04%。通过“健康敲门行动”为失能老人提供免费上门健康服务,累计服务188万人次。三是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能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达标、基层基础设施补短、基层关键设备升级4个“三年行动”,结合“两重”“两新”和以旧换新、乡村振兴和民族地区十年行动计划,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统筹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社区医院、次中心建设3项工作,年底全省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预计超过95%(含合格标准),推荐标准超过20%。创建30家社区医院,新建65个次中心,建成总数达到370个。分3个年度统筹安排资金4.5亿元,支持县医院补齐急诊急救和临床服务中心关键设备,助推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
四、聚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创新“三大举措”优服务,聚力打造便民惠民“新高度”
四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公益性为导向、以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为出发点,以提升医疗服务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为举措,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一是发展互联网医院和远程诊疗体系。统筹建设省互联网总医院和市互联网分院,推进5G远程专网、基层医疗卫生网信息网覆盖,实施“健康四川数智工程”,构建“两院、两网、一工程”信息化架构,累计建成422家互联网医院,开展网络咨询、复诊1563.88万人次,开立电子处方747.14万单。发展远程诊疗体系,全省建成255个远程医疗协作网,实现全省183个县(市、区)全覆盖,全省97%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及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接入远程应用专网。二是推进检查检验信息共享。印发检查检验信息共享调阅相关标准,将省检查检验信息共享调阅系统纳入传染病监测预警项目建设内容,省内10个市(州)建成市级“影像云”、11个市(州)建成市级共享调阅系统、7个市(州)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实现跨机构调阅。扎实推进川渝两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目前两地已有161个项目检查检验结果在2791家医疗机构间“线下互认”,实现地区互认、省内互认、川渝互认“三并轨”,互认项目、互认范围、互认标准“三统一”,切实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三是深化服务价格和支付方式改革。获批全国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省,率先印发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提前完成国家三年行动计划四个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全省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总收入比例提升至33.8%、高于全国平均值3个点。在全省推行以DRG/DIP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医疗机构、病种、基金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7%、92%。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严格执行国家药品目录,落地集采药品644个、医用耗材19种。先后引导2.8万条医用耗材、0.49万条体外诊断试剂、0.25万个药品下调挂网价格,平均降幅分别达到37%、22%、18%。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健康四川建设的关键之年。四川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引,坚持改革思维、突出集成整合,在“两个紧密型”建设、实施健康优先战略、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上多点发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流程更科学、模式更连续、服务更高效、环境更舒适、态度更体贴的医疗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来源 |《健康中国观察》2025年1月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