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浙商风采·代际传承篇系列】万事利:两代人接续努力 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

0
分享至

写在前面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重大资源和巨大优势。当前,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浙商企业家,大多年岁已高,迎来了一波新老交替、企业交接的高潮。这一过程将寄托着机遇和希望,也充满着风险和挑战。

成立于2023年6月的浙商研究中心,将首个研究课题聚焦在“浙商代际传承”这一事关民营企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大事。课题组在完成调研报告的同时,遴选了首批20家代表性企业,编著和出版《浙商创业之路和传承之道》一书。

中国的民营企业有哪些特殊性?适合我们的传承模式到底是什么?从现在起,“浙商风采”开设“代际传承篇”栏目,通过对该书内容的精编,介绍这些典型企业白手起家、生生不息的创业创新故事,为广大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传承交班的参考。敬请关注。

内容简介

不同于传统讲述浙商成功故事的书籍,本书兼顾“创业”和“传承”两方面,精选了20位浙商代表人物及其传承人,以纪实性的笔触,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不仅展现浙商代表们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并深入挖掘他们培养接班人的传承之道。本书出版的意义和价值在于直面浙商企业交班的机遇希望和风险挑战,回答了浙商代际传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是一部服务浙商、特色鲜明又值得深读的好书,一部指导浙商谋篇布局传承接力的参考书。

丝是轻柔曼妙的,万事利集团有限公司的成长“丝路”却刚柔并济。雨是晶莹剔透的,万事利“丝路”上那淅淅沥沥的“雨”声,不仅动听,更令人动容、动情、动心。

这条“丝路”上,两代掌门人栉风沐雨,带领万事利完成了精彩蝶变。

沈爱琴与屠红燕

对于女儿的接班,沈爱琴早有谋划。先送到工厂做一线工人,接着又让她从业务员、进出口贸易代表做起。一俟时机成熟,沈爱琴便放下所有的不舍,全力支持女儿。

2021年9月,当万事利集团旗下杭州万事利丝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中国丝绸文创第一股”时,不少万事利人想起了当年白手起家、领着22位“洗脚上岸”的农民艰难创业的沈爱琴。

杭州市上城区笕桥街道古称“茧桥”,曾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丝绸重镇,南宋时便已形成了成熟的丝绸产业。沈爱琴便是当地负有名望的丝绸世家沈氏的后人。1974年,冰封已久的大地开始解冻,一些拥有敏锐市场嗅觉的杭州人率先发动——笕桥公社决定筹建笕桥绸厂,能干又正派的沈爱琴,毫无悬念地被推上了历史舞台。

1975年,沈爱琴(左二)创办杭州笕桥绸厂

老员工一直记得当年沈爱琴天南地北开拓市场的情景。沈爱琴既是厂长,又是销售员。有一年临近年关时,为了推销丝绸被面,她撇下幼小的女儿跑业务,饿了咬一口冷馒头,困了就在长途车站或广场睡一宿。就是凭着这种精神,工厂当年就获利了。

凭借对丝绸的热爱、对初衷的坚守,沈爱琴让一个原本籍籍无名的乡办小厂逐步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化的综合型企业集团。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企业家……沈爱琴集诸多殊荣于一身。然而,交接班是必然的。

对于女儿的接班,沈爱琴早有谋划和安排。她早早将女儿送到日本纺织工厂做一线工人。女儿回国后,沈爱琴又让她从基层业务员、进出口贸易代表做起。一俟时机成熟,沈爱琴便放下所有的不舍,全力支持女儿。“放心、放手、放开、放权”,沈爱琴用4个词表达了她对于交班的态度。

屠红燕说,当我自己成了企业掌门人时,我才理解了当初母亲的选择,如果没有当年的布局,如今的万事利尤其是丝绸产业不可能发展得这么稳健。母亲很有创新精神和超前意识。

沈爱琴交指挥棒不仅交了权力和地位,还给女儿交了一个全局。屠红燕的接力棒里有财富、基业,更加珍贵的是万事利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掌舵人交接班是一件敏感的大事。对此,沈爱琴想得很远很细。“母亲退休以后,为了不妨碍我们的工作,她不愿意再来企业,也不让我们给她设办公室。我知道,她对事业是多么执着,有着万分不舍;可是她知道,为了企业的发展,早交班企业早得益。”屠红燕说。


对此,有人如此评价道:沈爱琴交的不光是财富和基业,还交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她不光交了权力和地位,还交了一个全局。

其实,看似顺利的交接班背后也曾有过纠结和煎熬。从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到董事长的身份转换,屠红燕用了6年时间。

执掌万事利后,屠红燕开始调整产业布局,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丝绸主业上,突出丝绸文化,加大技术和人才投入。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万事利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传统丝绸+移动互联+文化创意+高科技=丝绸经典产业”的转型升级“新丝路”。

沈爱琴生前有两个心愿:一个是让万事利走向世界,一个是希望万事利能完成上市。经过两代万事利人的不懈努力,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屠红燕说,妈妈留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和物质财富,更是一种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份传承弘扬中华丝绸文化的责任,一种“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的志气与胸怀。

沈爱琴常说,家和万事兴,厂和万事利。从建企之初,沈爱琴就采用“以人为本、以爱为魂、以情感人、以情留人、以情服人、以情融人”的“爱心管理法”,营造了浓厚的人性管理氛围。

这种创始人精神和文化管理的深厚积累,为万事利在新时代的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传承沈爱琴留下的精神财富和“天地人和万事利”的文化核心内涵,2023年11月18日,依托新总部大楼——万事利科创中心建造的沈爱琴纪念馆落成,企业文化发展馆、“红色丝路”党建馆也同步启用。这是万事利两代丝绸人坚守初心、发展丝绸的亮丽成果展示,更是二代浙商顺应时代,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生动缩影。

屠红燕说,妈妈留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和物质财富,更是一种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一份传承弘扬中华丝绸文化的责任,一种“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的志气与胸怀。

在两代人的接续努力下,万事利正昂首阔步走上国际舞台。“丝绸柔美而富有力量。希望中华民族发明的丝绸,在万事利人手上能够真正复兴,在丝绸领域能够有一个中国人自己的世界级品牌,让世界爱上中国丝绸。”屠红燕和李建华这对比翼齐飞的夫妻组合,对科技和文化赋能的丝绸产业未来充满信心。

万事利凭借独有的双面数码印花等核心科技,吸引了全球客户的主动上门合作

编辑|姚星 监制|王晓宇

感谢您的阅读,让我们彼此看见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红旗出版社旗书网 incentive-icons
红旗出版社旗书网
红旗出版社官网旗书网
1881文章数 108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