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曾经的一部分、深受中国中华文化影响、属于中华文化文明圈的越南,虽然地处东南亚地区,但是,与泰国、缅甸、印尼等国家截然不同,这个曾一度号称“小中华”的越南,与中国一样拥有着一颗大国雄心。
然而不幸的是,它终究只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角落而已,无论是人口、国土面积还是自然资源、工业实力,都远不足以支撑越南的大国梦想。
但这并不能阻碍越南的大国梦。
所以,1945年二战胜利之后,终于获得独立的越南,就开始以法国殖民者曾经的势力范围为基础,构想了一个他们心目中的大国——印支联邦。
具体就是:将曾经同属于法国殖民地的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印支联邦,从而成为中南半岛毋庸置疑的第一大国。
应该说,越南的这一构想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一步想如果实现,占据了中南半岛大部分土地,拥有超过一半以上人口的印支联邦,将一跃成为东南亚地区的第一大国。越南因此成为地区乃至于亚洲大国的可能性,将大大提升。
然而,这一切终究不过是幻想而已,虽然早在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1939年11月1日,越党中央在第6次全会中就提出了建立所谓“印支民主共和国联邦政府”的构想,并在1945年独立之后,一直试图将这个印支联邦真正的组建起来。
但是,因为是典型的小国、穷国和弱国,纵然越南共产党在印支三国都有不小的影响力,甚至还组建了寮国和高棉抗战政府,但是,越南这一梦想的联邦计划依然最终失败。
尤其是在1954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上,虽然越南一直坚持想通过谈判的方式,在中国和苏联的支持之下,建立所谓的印支联邦。
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坚决不承认印支联邦,在会谈之中,始终坚持老挝、柬埔寨应该与越南问题区别对待,并要求越南将老挝和柬埔寨的军队撤离出两国。
谈判双方的条件相差悬殊,这导致日内瓦谈判始终处于僵持的局面。
而且谈判到最后,美国、英国愈发感到不耐烦,甚至,英国和美国开始考虑进行联合武装干涉,放弃在日内瓦的谈判。
在这种局面之下,为了不让谈判彻底破裂,同时,在深入了解老挝、柬埔寨和越南三方的情况之后,中国对印支的实际情况也开始有了清晰的了解,中国代表团的团长周恩来开始不再支持印制联邦的构想。
周恩来发现:
- 印支三国成员民族和国家界限是非常明显而严格的,这种界限在法国建立印支联邦的殖民统治之前就已经存在,而且在三国人民当中也是如此看待的,过去,我们在国内没有看到这样严重。
所以,周恩来认为,“必须严格的以三个国家来对待”。这也意味着,中国不再支持越南的印支联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