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文化与智慧的碰撞在两所知名中学——杭州市建兰中学和杭州外国语学校中绽放。海亮初级中学参访教师团队在两校领导的热情接待下,走览了校园环境,聆听了两所学校的建校历史、教育理念、特色文化、学科建设、学生活动等内容。建兰中学的“学校大脑——智慧校园管理看板”给参访学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参访教师王可感叹道:“我被建兰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也被杭州外国语学校前沿的教学方向和研究所吸引。在参访中看到的‘一大一小’的教室布局、‘一个班一个英语老师’的师资配置、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大气恢宏的管理布局,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走近名校”教师参访项目自2024年5月以来已顺利成团10期,吸引超过350名骨干教师参与,足迹遍布江浙沪,共参访14所知名学校,深受青年教师、管理骨干的喜爱。
01
沉浸参访,触摸名校脉搏
往期到访学校无一不是知名学校:有杭州第一梯队、“杭城最好的初中”美誉的建兰中学;有“全国外语特色学校排头兵”之称的苏州外国语学校;有“全国国际教育龙头学校”之称的上海市民办平和学校;有跨越百年历史的江苏省重点高中南京大学附属中学……
这些享誉江浙沪的知名学校,有的历经风雨,桃李天下;有的初露头角,却毫不逊色;有的坚守传统,教育初心矢志不改;有的革故鼎新,数字化变革勇立潮头。
参访过程中,教师们在诗画校园中流连,在文化长廊中驻足,在课堂里碰撞思考,在研讨中交流心得。名校以或宏伟博大或清丽秀雅的特色文化吸引着每位前来交流的教师们,激起他们的思考与共鸣——百年老校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坚守“弘励”精神,鼓励师生在教育改革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以“思政育人”作为办学方向,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学习精神;而苏州外国语学校则以“开放多元”为鲜明特色,以“生本教育”为核心理念,以全球化理念运营,实行三轨运行制,大批学生被世界顶级名校录取,屡屡创下牛津剑桥等藤校的光辉奇迹……
02
寓学于乐,开启“第二课堂”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重点是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教师培训需要积极创新培训模式,适应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应仅仅停留在课堂与纸面,教师们同样需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以参访的形式,开启教师自我成长的“第二课堂”——学习外校优秀经验,内化为自身专业知识,反哺本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在名校参访过程中,海亮科技团队对参访前、参访中、参访后环节精细把关,做好服务的同时,帮助学员学习更多、收获更多。在参访前,团队深度调研老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痛点,为他们匹配在该方面有优秀经验的名校,并通过定制化环节设计,让老师们的问题都能够在参访中得到针对性解决;在参访中,团队细心规划出行路线,细致保障教师“食宿行”,除了参访学校外,团队还精心挑选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研修地点,让参访成为教师专业内化修炼的一次“学习之旅”;参访后,团队引导老师们将所思所想及时沉淀,分享给更多老师,让大家共享灵感与感悟。
03
学有所获,助力专业成长
“近日,我有幸前往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进行参观交流,在《最后一片叶子》的课堂上,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学氛围和学生们对文学的热爱。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与老师和同学共同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外延。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还培养了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我深受启发,在以后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引导他们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来提高英语水平。”
正如海亮实验中学的王佳佳老师所说,名校参访不仅是一次外出的游览,更是一次专业能力成长的机会。在名校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会成为深植参访教师心中的一颗种子,在日常教学工作的某个时刻生根发芽。
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名校探访之旅能够深度赋能教师,使其更好地汲取名校经验、拓宽教育视野并促进交流合作。未来,海亮科技名校参访团队会持续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策划更多个性化、定制化的参访项目,以满足不同学校的个性化需求,为教育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添砖加瓦,共同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