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胜科纳米(苏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胜科纳米”)科创板IPO注册正式生效。此次,胜科纳米计划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少于4,033.11万股,预计募集资金2.97亿元,这笔资金将被用于苏州检测分析能力提升建设项目。
2023年,上交所原副总经理刘逖因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接受调查。随后,其被开除公职。与此同时,刘逖的妻子龚佳作为毅达资本区域合伙人,也被带走调查。受此事件冲击,“毅达系”参与的多个IPO项目受阻,胜科纳米自然也未能幸免,其IPO进程一度陷入停滞。公司股东中,“毅达系”旗下毅达服务业、毅达宁海、毅达苏州合计持有公司2.56%的股权。
这一事件不仅反映出资本市场的复杂关系网络,也让市场对胜科纳米未来的发展前景投来了审视的目光。毕竟,股东涉事对公司的信誉和运营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影响,投资者自然会对其中潜在风险高度关注。
再看胜科纳米自身的经营情况,业绩虽一路走高,却也暗藏玄机。从财务数据上分析,公司销售费用中的职工薪酬从2021年的747.92万元攀升至2023年的1,153.45万元,然而,该薪酬在销售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却从2021年的73.75%降至2023年的71.20%。
对于这一矛盾的数据变化,胜科纳米给出的解释是对销售团队进行了优化调整,使得销售人员数量下降,进而工资薪酬总额有所降低。但这一解释难以让人心悦诚服。
常理来说,若仅因人员减少导致薪酬总额降低,那么在销售费用其他构成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薪酬占比应该不会出现如此细微的变动。况且,薪酬总额实际上是增加的,这就更让人对所谓“销售团队优化调整”的解释存疑。
“毅达系”风波下的胜科纳米:IPO背后的隐忧
回溯胜科纳米发展历程,诸多细节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故事,尤其是与“毅达系”股东相关的一系列事件,为其IPO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
2012年7月28日,李晓旻、付清太、桂慈凤三人共同设立胜科有限,初始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其中,李晓旻以货币方式认缴出资184万元,付清太认缴10万元,桂慈凤认缴6万元。历经数年发展,2021年,胜科有限完成了整体变更,成为股份有限公司。此后,经过一系列增资和股权转让后,胜科纳米的最新股权结构如下:
上图来源:胜科纳米招股说明书
在胜科纳米的发展进程中,2021年12月的第三次增资格外引人关注。彼时,三家“毅达系”公司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毅达服务业”)、江苏高投毅达宁海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毅达宁海”)和苏州高投毅达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毅达苏州”),以34.30元/股的价格分别增资58.3090万股、29.1545万股、29.1545万股。如今,这三家“毅达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28%、0.64%、0.64%,合计持股比例达2.56%。
上图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然而,平静的局面在2023年被打破。2023年4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原副总经理刘逖因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接受调查。同年10月20日,刘逖被开除公职,其通过“影子股东”身份入股多家拟上市公司,在企业上市审核过程中,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不当利益,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数额巨大。
而这起案件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刘逖的妻子龚佳作为毅达资本区域合伙人,也被带走调查。受此事件冲击,“毅达系”参与的多个IPO项目受阻,胜科纳米自然也未能幸免,其IPO进程一度陷入停滞。这一停滞不仅打乱了胜科纳米的发展节奏,也让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产生了担忧。
随着刘逖案调查结果的公布以及龚佳的退出,毅达资本逐渐从这一事件的阴霾中走出来。
此外,“毅达系”参与多个IPO项目受阻这一现象,也凸显了新股公司在选择股东时风险把控的不足。在引入股东时,是否对其背景、关联关系进行了充分且深入的调查?是否具备应对此类突发风险的能力?这些问题都值得胜科纳米以及其他新股公司深刻反思。
销售人员薪酬反常,业绩与薪酬变动不匹配
在竞争激烈的半导体行业中,胜科纳米凭借为半导体产业链提供专业高效的第三方检测分析实验,占据了一席之地。其业务重点聚焦于半导体客户的研发环节,涵盖样品失效分析、材料分析与可靠性分析等关键领域,在行业内逐渐崭露头角。
从财务数据的表面来看,胜科纳米呈现出一片向好的发展态势。在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间,公司的营业收入节节攀升,分别达到1.68亿元、2.87亿元、3.94亿元、1.8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也同样表现出色,依次为2,750.34万元、6,558.59万元、9,853.85万元、2,993.22万元。综合毛利率分别为54.41%、53.84%、54.28%、45.04%。这些数据似乎勾勒出了一幅业绩稳步增长的美好画卷,让外界对胜科纳米的未来充满期待。
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公司的财务细节,尤其是销售费用中的职工薪酬数据时,一系列令人费解的问题浮出水面。2021年,销售费用中的职工薪酬为747.92万元,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153.45万元,按理说,薪酬的增长与公司业绩的提升似乎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奇怪的是,职工薪酬占销售费用的比例却从73.75%下降至71.20%。
对于这一异常现象,胜科纳米给出的解释是,在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上半年期间,公司对销售团队进行了优化调整,从而导致销售人员数量下降,工资薪酬总额也随之降低。然而,这一解释在逻辑上存在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在公司业绩上升的阶段,通常情况下,企业会更加注重激励销售团队,加大资源投入以维持团队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业绩增长。而胜科纳米却反其道而行之,采取裁员措施导致薪酬总额下滑,这显然与常规的企业运营策略相悖,难以让市场和投资者信服。
除了销售费用的异常,胜科纳米在分红方面的举动也引发了广泛的质疑。2022年和2023年,公司分别进行了高达7,500万元和3,800万元的分红,两年累计分红金额达到1.13亿元。而在这期间,2022年公司的净利润仅为6,600万元,2022年与2023年的净利润总和也不过1.64亿元。
这意味着公司的这两次分红几乎将同期的净利润消耗殆尽。按照公司的持股比例来计算,大部分红利都落入了李晓旻的口袋。如此高额的分红行为,不禁让人担忧这是否会对公司未来的发展和资金储备产生不利影响。公司是否在短期内过度追求股东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长期发展需求?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注
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撰写,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