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然最近因为论文查重问题整夜睡不好觉。她花了几个星期写的论文初稿,重复率却高得吓人,竟然达到了35%。导师提醒她,现在的查重系统不仅看内容重复率,还会检测是否有AI生成的痕迹。“AIGC生成的段落有时候看起来完美,但算法很容易发现它们不够‘人味’。”导师意味深长地说。
这让周然不由得更加紧张。她确实用ChatGPT生成过一些段落,尤其是理论部分,感觉语言流畅又符合学术规范,但没想到这也成了问题。
了解AIGC检测的逻辑
为了搞清楚问题的根源,周然开始研究AIGC检测的原理。她发现,大多数查重系统会分析文本的语言模式、句式结构和语义逻辑。像ChatGPT、Claude这样的AI生成的内容,通常逻辑清晰但句式过于标准化,容易被系统“盯上”。比如,“研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有显著作用”这样的句子,虽然没问题,但在AI生成内容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选择检测工具,明确问题段落
为了更精准地找出问题段落,周然尝试了一些专业工具。她的首选是Tata.run AI检测器,因为这款工具免费且操作简单。周然将论文的理论部分上传,不到一分钟,系统生成了一份报告。红色标注的段落显示疑似AI生成,报告还附带了具体修改建议,比如调整句式、加入更多原创表达或结合个人研究案例。
接着,她又试用了Turnitin AIGC检测。这个国际知名平台功能强大,不仅能识别AI生成内容,还能对比海量学术文献数据库。不过,Turnitin的收费让周然有点肉疼,只好选择部分内容进行测试。
调整方法与降重技巧
通过这些工具的分析,周然摸索出了一套实用的降重技巧:
打破AI句式模式
AI生成的内容通常句式过于工整,主谓宾结构明显。周然开始调整句式,比如将“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改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这样语句更自然,也降低了被标记的概率。补充个人研究细节
AI生成的内容往往缺乏具体化的描述,周然结合自己的研究经历,补充了更多数据和案例支持。例如,她将“研究表明,该算法提升了效率”改为“在我的实验中,该算法将识别效率从85%提高到了92%。”这一改动既增强了论文的独特性,也让内容更可信。检查引用规范
很多AI生成内容的引用不规范,甚至可能伪造文献。周然手动核查了所有引用,确保每一条都能追溯到真实来源,同时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调整格式。
重新检测,最终达标
经过几天的修改,周然将优化后的论文重新上传检测。这次的结果让她松了一口气,重复率从35%降到了11%,顺利通过了学校的查重要求。导师对她的修改也表示满意,特别是看到她加入的实验细节和个人分析后,认为论文更加扎实、有深度。
经验总结与工具推荐
通过这次经历,周然明白了,AIGC生成内容虽然可以节省时间,但直接用在论文中风险很高。选择合适的工具检测问题,比如Tata.run这样的免费平台,可以快速找出高风险段落并提供修改建议。而像Turnitin、Copyleaks等工具则适合更高要求的检测需求。
最重要的是,工具只能帮你发现问题,真正的降重还是要靠自己通过调整句式、增加细节和规范引用来完成。周然笑着对同学们说:“查重系统不怕,只要有方法,再高的重复率都能降下来!”
4o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