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论文的最后阶段,李雪感觉自己走到了人生低谷。明明论文内容是自己写的,但查重结果却显示重复率高达30%。一问导师才知道,她之前用ChatGPT辅助生成的一些段落,可能成了“问题段”。导师叮嘱她:“别急着重写,找个工具检测一下AI生成的部分,针对性修改会更高效。”
于是,李雪开始在网上搜索免费降重工具。她需要的是既能检测AI生成内容,又能快速提供修改建议的工具。经过一番尝试,她找到了一些可靠的选择。
第一个工具是Tata.run AI检测器,一个备受推荐的免费平台。李雪上传了论文的其中一章,几分钟后系统生成了一份详细报告。红色标注的段落显示可能是AI生成内容,同时系统附带了修改建议,比如“尝试重新组织句式结构”“补充案例细节”或“加入个人化表达”。让李雪惊喜的是,这款工具特别适合中文论文检测,不仅操作简单,而且完全免费,这对预算有限的学生来说非常友好。
为了进一步验证,她试用了Copyleaks AIGC检测。这款工具专注于多语言检测,尤其对英文论文表现出色。它的“生成概率”报告用数字化的方式告诉用户,哪些段落可能是AI生成的,但在中文文本处理上稍显普通。对于李雪来说,这款工具更适合她论文中引用的英文文献部分。
她还了解了国内的知网 AIGC检测和维普 AIGC检测,尤其是知网,在学术圈有着权威性。知网的AI检测模块可以精准分析高风险段落,不过费用较高。相比之下,维普的价格亲民,对论文逻辑和引用的分析也很到位。
在使用这些工具后,李雪总结出了一些降重技巧。首先,AI生成内容的句式过于规整,调整句式能有效降低重复率。例如,把“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改为“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深入,推动了诸多变革”。通过改变句式结构,段落看起来更具个人风格。
其次,AI生成内容往往缺乏具体细节。李雪结合自己的研究,增加了一些案例和数据支持,比如“实验数据显示,AI算法优化后的识别效率提高了20%”。这些补充让内容更加扎实,也弱化了AI的痕迹。
最后,她重新梳理了论文的引用。AI生成的内容有时会引用不真实的文献,这不仅容易被查重系统标记,还可能引发学术诚信问题。李雪手动核对了所有文献,确保引用的来源真实可靠。
经过一番努力,李雪将论文再次上传检测,这次重复率降到了12%。她感叹道:“降重工具真的能省下不少时间,但最后还是要靠自己动脑,结合研究实际做出调整。”
她特别推荐像Tata.run这样的免费工具,对初稿检测和快速降重非常有帮助。而像Copyleaks、知网这样的工具,则适合有更高要求的论文优化需求。无论选择哪种工具,关键在于理解论文内容,加入个人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既合规又有深度的论文。完成最终稿后,李雪终于松了一口气,满怀信心地递交了她的毕业论文。
4o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