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肠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的疾病之一,这种病其实是能提前发现的,但很多人却不愿意做肠镜的检查。
一听到肠镜,不少人脑子里就浮现出各种恐怖画面,又是插管又是喝泻药,想想就难受,更别提还要脱裤子的尴尬了。
所以很多人即使身体出现异样,也选择视而不见,或者干脆当成痔疮,结果一拖再拖,小病拖成大病,甚至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总有人因为出现便血没及时检查,硬生生把自己拖成了肠癌。
可明明专家都说了,做一次肠镜,或能保你5年没问题。这么好的事儿,怎么就没人听呢?
一、被“妖魔化”的检查
过去30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增长了近700%,成为全球肠癌患者最多的国家。
这个数字触目惊心,和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肠镜检查在我国的普及率低得惊人。
明明是预防肠癌的利器,为什么大家伙儿就是不买账?
中国工程院的李兆申院士曾指出,我国每年约有1亿人需要进行胃肠镜检查,但实际检查人数只有4000万左右,缺口巨大。
更让人担忧的是,5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中,肠镜普及率竟然不足15%。这巨大的落差背后,是人们对肠镜检查普遍存在的误解和恐惧。
一份针对2299名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调查报告显示,在确诊前,85%的患者不知道如何筛查肠癌,高达97%的患者从未做过肠镜检查。
这组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很多人对肠癌的早期筛查意识极其薄弱,甚至到了癌症晚期才恍然大悟,却为时已晚。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们对肠镜检查如此抗拒?
首先就是很多人压根就没想过要做肠镜,对肠癌的风险缺乏认知,没有定期体检的意识,更谈不上主动进行肠癌筛查。
一些人即使出现了便血等早期症状,也往往掉以轻心,误以为是痔疮或其他小问题。
还有就是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例如血常规、心电图等。
这些准备工作不仅耗时费力,还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感,让很多人觉得太麻烦,于是能拖就拖,最终导致病情延误。
最重要的一点是,肠镜检查的“麻烦”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和其他检查不同,肠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相对烦琐,检查前一天需要严格控制饮食,还要服用大量的泻药来清空肠道。
说到泻药,这绝对是很多人对肠镜检查的“噩梦”。泻药带来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感,让不少人对肠镜检查心生畏惧。
心理上的恐惧和尴尬,也是阻碍人们接受肠镜检查的重要因素。
不少人对经肛门插入检查的方式感到恐惧,担心会很痛,甚至觉得这种检查很危险。
还有一些人则觉得暴露隐私部位很尴尬,难以接受,其实这些担心大可不必。
现在的医疗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无痛肠镜”已经广泛应用,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完全不会感到疼痛和不适。
至于尴尬问题,专业的医护人员都会采取措施保护患者隐私,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尴尬感。
所以肠镜检查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与其因为恐惧和误解而拒绝检查,最终延误病情,不如勇敢地迈出这一步,用科学的手段守护自己的健康。
二、一次检查,或保5年安心
京东中美医院的吴勇医生分享过自己的经历,他接诊的14例肠镜检查患者,年龄在52岁到76岁之间,而且都是人生中第一次做肠镜。
但结果让人惊讶,这14位患者,每一位都被发现了肠息肉。
肠息肉虽然本身是良性的,但如果不及时处理,它随时可能癌变。通常情况下,一个肠息肉从形成到癌变,需要5到15年的时间。
而肠镜检查,恰恰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关键的早期干预作用,把癌变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看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问,息肉和肠癌到底是什么关系,简单来说,大部分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慢慢演变而来的。
所以发现肠息肉并及时切除,就能有效预防肠癌的发生,吴医生接诊的这14个病例,虽然发现的都是息肉,但如果他们没有及时做肠镜,几年甚至十几年后,这些息肉很可能就会发展成肠癌。
所以说,做一次肠镜,或能保你5年安康并不是一句空话。
那么哪些人需要特别关注肠癌的风险,积极进行肠镜检查呢?
2020年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指南》明确指出,以下人群属于肠癌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肠癌家族史的人群、慢性炎症性肠病患者、有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史的人群、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和有其他肠癌相关疾病或危险因素的人群。
除了以上高危人群,普通人群也应该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警惕肠癌的早期信号。
肠癌的六大信号包括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部肿块、消化不良、肠梗阻以及全身症状,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三、年轻化的癌变预防
当然,并非所有人每年都都需要做肠镜检查。
对于高龄、心肺功能较差,以及年轻且没有相关症状的人群来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筛查频率和方式。
需要警惕的是,全球50岁以下人群的肠癌发病率正在上升,这可能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
这一趋势提醒我们,肠癌早筛的紧迫性日益凸显,我们不能再掉以轻心。
过去总觉得是老年人才得的病,现在年轻人得的也越来越多,想想都让人害怕。
说到底就是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不太健康,整天大鱼大肉、油炸烧烤,蔬菜水果、粗粮杂粮几乎不碰。
再加上不爱运动、经常熬夜,还烟酒不离手,肠道哪受得了这种“摧残”?长此以往,可不就给肠癌埋下了“祸根”。
所以除了定期体检和肠镜检查,更重要的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上预防肠癌。
肠道喜欢比较清爽的食物,餐桌上要保证蔬菜水果的充足供应,它们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能促进肠道蠕动,排出毒素。
粗粮杂粮也别落下,红肉和加工肉类要少吃,因为它们和肠癌的风险增加有关,还有油炸食品、甜食也要控制住,别让太多的油脂和糖分伤害肠道。
然后就是老生常谈的运动,其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降低肠癌风险。
也不用非得去健身房撸铁,每天抽点时间活动活动就行,每周至少保证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就能看到效果。
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其实它也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此外,并没有证据证明适量饮酒对身体有益,反而影响身体健康是一定的。
所以为了肠道健康,最好还是戒烟限酒,实在戒不了,也得尽量少抽少喝。
还有就是过于肥胖,这可是很多疾病的危险因素,肠癌也不例外。肚子上的“游泳圈”不是什么好兆头,它会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不仅会影响心情,还会影响肠道健康。
所以要学会给自己减压,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一环。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得过肠癌,那属于肠癌高危人群,患肠癌的风险比一般人要高。这种情况,更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预防肠癌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别觉得麻烦,也别觉得现在还年轻,疾病不会找上自己。
肠癌这个让人谈之色变的“健康杀手”,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它的无知和漠视,对预防和筛查的拖延和逃避。
与其杞人忧天,惶惶不可终日,不如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出击。
花上短短几十分钟,做一次无痛肠镜,或许就能换取未来5年甚至更久的健康保障。这笔买卖,稳赚不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