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难—令人恐惧的灾难,无论是不久前的东航空难还是美国911事件、洛克比空难,这些空难的背后不仅仅有大量人员的伤亡,甚至改变了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的历史轨迹。
而在1955年的一场空难,让国人都为之揪心,这就是“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让我们穿越回六十六年前,去揭开这背后的真相。
网络图片
万隆会议的邀请
1954年12月31日凌晨,中南海内灯火通明,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一边批阅文件,一边正等待着一个重要的消息,当得知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黄镇发来的电报已送达,周总理放下工作第一时间阅读,高兴的神情溢于言表。
1954年12月,印尼、缅甸、锡兰(斯里兰卡)、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印尼茂物召开的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召开一次亚非国家的首脑会议,并正式邀请我国参加。
当时的中国刚刚参加了朝鲜战争,被西方国家视为敌对势力。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向亚非各国展示一个新生的中国,这是党中央和国家领导层非常重视的事情。
1955年1月,中国正式收到了来自印尼政府方面的邀请书,2月中国政府给予回复,告知中国将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带队,副总理陈毅等组成代表团参加于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29国会议。
图片来自网络
一次充满危机的航程,敌人蠢蠢欲动
就在万隆会议即将召开的消息通过世界各大媒体报道的同时,一份情报摆在了时任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的案头上。这是一份来自台湾的重要情报:
“据悉,保密局已制定了代号为1号的行动计划,由局长毛人凤指挥,目的是在周总理赴国外参会的时候对其实施暗杀行动。”
这份情报引起了公安部、社会部以及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当时中国的外交刚刚起步,作为一个世界人口大国,外交地位不可忽视。
在万隆召开的这次二十九国会议是中国走上世界舞台的最佳时机,而蒋介石认为新中国在外交中能够取得突破,台湾在世界上的地位将被新中国所取代。这与周总理本人的人格魅力息息相关,他认为只要能够暗杀周总理那么中国的外交必将“后继无人”,因此专门指令毛人凤火速开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