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卡病毒抗体检测试剂卡
寨卡病毒抗体检测试剂卡
寨卡病毒(ZIKV)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种单链RNA病毒。
编制:深圳市恒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947年,在乌干达的寨卡森林进行的一项黄热病研究中,它首次从一只哨兵恒河猴身上分离出来。
自发现以来,在非洲和亚洲发现了2KV循环,并引起了散发的人类感染。2007年,据报道,褰卡病毒出现在密克罗尼西亚的亚普岛,这标志着寨卡病毒在非洲和亚洲以外的传播。自2013年以来,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库克群岛、复活节岛(智利)、萨摩亚和瓦努阿图都报道了ZIKV,2015年初,它最初传播到巴西,随后又传播到其他美洲国家。ZIKV主要通过受感染的伊蚊叮咬传播。埃及伊蚊和A。白纹伊蚊)。然而有报道称,不太常见的传播方式,如输血、围产期和性接触。寨卡病毒疾病的潜伏期尚不十分清楚,但很可能是几天。
据估计,只有五分之一的ZIKV感染者会出现一些迹象或症状。2IKV感染的临床表现与登革病毒(DENV)和基孔肯雅病毒(CHIKV)感染非常相似,但通常较轻。
最常见的临床体征和症状是黄斑丘疹、低烧、关节痛、肌痛、头痛和结膜炎。较少报道的是水肿、喉咙痛、咳嗽、呕吐和血精子炸。
人类ZIKV感染通常是轻微的和自限性的,症状通常在3-7天后自行消退:关节痛可持续长达1个月。在极少数情况下,寨卡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发生一种周围神经紊乱的格林-巴雷综合征(GBS)。现在认为妊娠期寨卡病毒感染与先天性脑畸形之间存在相关性症状(e。g.)
发热、头痛、眶后疼痛、结膜炎、黄斑丘疹、肌痛、关节痛
传输路线
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主要传播方式感染或是否存在病原体可通过以下方法来确定:
细胞培养中的分离PCR"血洁学:用IF、ELISA检测抗体小斑块减少中和试验(PRNT)
2.预期用途
寨卡病毒I&G捕获ELISA旨在用于定性测定人血清或血浆(柠檬酸、肝素)中抗寨卡病毒的I&G类抗体。
3.原理 的 的 化验
特异性igg类抗体的定性免疫酶学测定是基于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捕获术。微滴定板上涂有抗人igg类抗体,以结合样品的相应抗体。在清洗孔以去除所有未结合的样品材料后,添加一个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寨卡病毒抗原。这种抗原偶联物与捕获的特异性IgG抗体结合。在第二个洗涤步骤中,未结合的共轭物被去除。通过加入四甲基联苯胺(TIB)底物,得到蓝色反应产物,可以观察到结合结合物形成的免疫复合物。该产物的强度与样品中特异性IgG抗体的数量成正比。加入硫酸以停止反应。这将产生一个黄色的端点颜色。使用ELISA酶标板阅读器读取450/620nm处的吸光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