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润林莅临四川天府新区新兴中学,为新兴中学师生带来了题为“现代人类起源与迁徙”的精彩讲座。
马教授凭借其丰富的学识、严密的思维和风趣的表达,从“背景与概念”、“东亚人群起源”、“欧洲人群起源”、“几个小故事”四个方面进行知识的讲解,引领新兴学子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科学之旅。
马润林教授开场即以“我们从哪里来?”这一引人深思的问题,引领听众探索东亚人群(即中华民族)的起源之谜,揭示了我们的祖先如何沿着特定的路径,自非洲迁徙至东亚的壮丽历程。随后,他深入剖析了现代人类的起源故事,指出人类历史上曾三次“走出非洲”,但前两次的迁徙人群均被后续到来的族群所取代并灭绝,现今全球的人类皆是第三次走出非洲的族群的后裔,且这一迁徙的具体路径已较为明确。值得一提的是,马润林教授与多位科学家的合作研究表明,史前人类祖先在离开非洲时,还采取了一条经由北非通往欧亚大陆及西伯利亚的“北部”迁徙通道,这一发现从遗传学角度阐释了中国北方人与南方人之间遗传差异的主要成因。当前的人类,是遗传特性与外部环境复杂交互作用的产物,面对环境的剧烈变化,人类仍在持续快速地进化。
通过阐述人类起源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探讨其中的关键争议,马教授有效地向学生们展现了科学家开放接纳多元观点的胸怀,以及在持续争论中不懈进取的精神风貌,这对培养学生们的辩证思考能力和科研探索精神起到了重要的榜样引领作用。
东亚汉民族一直被视为龙的传人,这一观念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中。通过全球最早的农业劳动实践,东亚人群逐渐形成了三个标志性的品格:勤劳、聪明、善良。作为地球上最早以农耕实践为生存基础的东亚人,我们最早意识到天上降雨对于农业生产及收成的极端重要性,并最早总结了二十四节气。农耕文明不仅带来了生育成活率的提升和人口的膨胀,也解释了东亚人群向全球扩散的原因。马教授勉励同学们成为肩负起新时代责任和使命的青年,在追求科学梦想时勇敢探索、不断突破。
新兴中学校长高贞富代表同学们就基因编辑问题向马教授提问,马教授耐心解答,并就“技术创新与伦理规范”进行详细阐述。我们需要在伦理先行原则下,开展负责任的基因编辑科学研究与应用,把好伦理“方向盘”,促进技术向善发展。
讲座后,很多同学留下来争先找马教授签名留念并请教自己感兴趣的生物话题。科普进校园,始于课堂,但并不终于课堂。这次讲座不仅仅带来关于生命起源的知识,更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科学的种子。
四川天府新区新兴中学积极推行“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特邀科学家莅临学校,举办尖端科技专题讲座及个人成长经验分享,致力于开辟新时代背景下杰出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新模式。展望未来,我校将持续引领学生们遨游于宇宙的奥秘之中,体会科学精神的真谛,为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懈奋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