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48岁张大千,向女儿闺蜜徐雯波求婚。洞房花烛夜,16岁徐雯波羞答答地喊道:“伯伯。”张大千连忙捂住徐雯波嘴巴,说道:“从今天开始,叫我大千。”
徐雯波俏脸一红,随后羞涩道:“好!”
……
对于这对“老夫少妻”,当时几乎没有人看好,即便是徐雯波的姑母、张大千的子女,都是极力反对的,可他们还是步入了婚姻殿堂。
外界纷纷猜测,用不了多久徐雯波就会被张大千“厌弃”,毕竟,在迎娶徐雯波之前,张大千已经爱上了好几名女子。
张大千是长情之人吗?众人等着看好戏,可最终却失望了,徐雯波成为了张大千的心中挚爱,也成为了张大千寻求爱情的“终点站”。
张大千最初并不出名,还曾因为初恋事件一度想要出家,虽然后来凡心回归,但他却时常感到生活枯燥无味,唯有模仿石涛的画作,才能一解心中烦闷。
石涛真迹可谓是千金难求,少有画作流传世间,但张大千却能模仿的十分逼真,就连石涛画作的“真爱粉”都辨认不出来,也因此在后来被称为“临摹天下名画最多的画家”。
虽然当时张大千并未创造出自己的绘画领域,但模仿石涛的画作还是让他赚了一些钱……
模仿的让人辨不出真伪,那也是一种本事,尤其是在张大千迎娶了黄凝素之后,还频繁创作了《仕女图》,这一成就直接让张大千声名远扬,自此,张大千绘画、创作之路一帆风顺,前往求画者络绎不绝。
黄凝素也好,徐雯波也罢,皆是被张大千的画技所倾倒,从此交付一颗真心,迎娶徐雯波之后,张大千无论是走到哪里都要将徐雯波带上。
徐雯波嫁给张大千,过了两年“安生”日子,随后便随同张大千一同开始在世界各国、各地游历,按照张大千的话说便是:“只有见识到足够多的大好河山,笔下才能画出最真实、唯美的大好河山。”
兜兜转转,张大千曾带着徐雯波一同前往了美国、阿根廷、巴西……难道张大千游历世界只是为了玩耍吗?或者是为了带着小娇妻“度蜜月”?实际上还真不是,张大千对绘画要求十分苛刻,对自己更是“狠”。
他此举一方面是为了获取足够多的艺术灵感,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画作,另一方面,也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东方文化。
在外游历数年的时间,徐雯波一直陪伴在张大千左右,徐雯波本身也是一个十分懂得欣赏艺术的人,否则也不会和张大千走到一起。
而张大千的行为也似乎在告知众人:徐雯波是我心中挚爱,更是此后唯一!
1956年,张大千收到巴黎文化艺术馆邀请,前往展览自己的画作,同时探讨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这是一场文化交流的碰撞,对于张大千而言,也是一次获得灵感的绝佳机会。
这样的场合,张大千会独自一人前往吗?自然不会,徐雯波也必须陪伴其左右,一同接受众人的赞美,在法国巴黎,年轻貌美的徐雯波受到了众人的夸赞,而这就是张大千送给徐雯波的“礼物”。
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被视为感情神圣、纯粹的象征,而张大千也企图通过此举证明二人之间感情深厚,并非流言蜚语当中所说的那般一个图财,一个图色。
会见毕加索,是张大千前往法国巴黎之行最大的期待,这样的高光时刻,身边怎么能没有徐雯波的陪伴呢?
1956年7月29日,张大千终于得偿所愿见到了心心念念的艺术家毕加索,毕加索是张大千最崇拜的外国艺术家,可一番交流下来,毕加索却给了张大千一个劝告。
“艺术的尽头在东方,那里有着数千年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
这句话给了张大千很深刻的印象,与毕加索见面之后,张大千便结束了周游世界的旅程,带着徐雯波一同回到了中国。
原来他心心念念的艺术并不在西方,追根溯源之后才发现,东方巨龙的中国才是艺术的“发源地”……
回国后,张大千和徐雯波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而他老年生活最大的乐趣便是与徐雯波一同研究画技、创作,更是亲手为徐雯波画下了无数画作,每一幅画作都价值连城。
或许爱情是无关年龄的,你们认为呢?
信息来源: 张大千婚姻,藏风书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