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时新闻网”报道,立陶宛科技巨头Teltonika,被誉为该国的“晶片国家队”,近日宣布暂停与台湾地区在维尔纽斯建设半导体工厂的合作计划。据中时新闻网原引立陶宛艾塔新闻社消息,这一决定主要归因于2027年前电力供应短缺和工业用地获取困难。Teltonika的创始人鲍科施提斯在LinkedIn上透露,原计划于2028年建成的10座工厂的投资项目已被迫中止。鲍科施提斯指出,立陶宛电力容量不足63兆瓦,且预计至2027年前无法得到改善。同时,政府将土地变更为工业用地的进程过于缓慢,无法在预定时间内完成工厂建设。
事实上,台当局给立陶宛许诺了好处,结果双方价值35亿欧元的半导体合作项目却黄了,立陶宛科技巨头Teltonika近日宣布暂停与台湾地区在维尔纽斯建设半导体工厂的合作计划,原因是碰到了电力供应短缺和工业用地困难。从最新消息来看,立陶宛恐吓台当局已经取得了效果,台“外事部门负责人”林佳龙日前率领20家无人机产业代表团窜访立陶宛,将讨论无人机领域合作,说白了就是展开金元攻势,劝立方不要抛弃。
立陶宛允许台湾当局设立“台湾代表处”的决定,深刻影响了与我国的外交关系。回溯到2021年11月,当时的立陶宛政府做出了一个极为争议的决策,批准了台当局在维尔纽斯设立所谓的“台湾代表处”,这一举动无疑触碰了我国的核心利益。我国政府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强烈抗议立陶宛这一行为,并宣布将两国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同时召回了驻立陶宛大使,驱逐了立陶宛驻华大使。这一系列的外交报复措施,使得立陶宛在外交上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立陶宛的外交政策可以被视为小国生存的一种极端样本。”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匡宇在接受直新闻采访时分析道。帕卢茨卡斯提出的“修复”主张,表面上为中立关系的回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背后的矛盾却一目了然。立陶宛既不愿放弃“台湾牌”,也想在对华关系中找到经济支撑,这种“两头下注”的策略并不新鲜,但在当前形势下,却显得格外冒险。
日前,立陶宛外交部发布公报,称3名中国驻立陶宛代办处的工作人员,违反了立陶宛法律,要求他们在一个星期内,马上离开立陶宛,并且将他们称为“不受欢迎的人”。至于具体细节,立陶宛方面一概不谈,既没有告知3人的工作和行为,也没有解释为何做出这项决定。对于立陶宛方面无缘无故驱逐中方外交官的行为,中方表示,这种粗暴行径让人难以接受,中方坚决反对,同时,中方保留反制的权利。
11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立陶宛涉台方面有关表态提问。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众所周知,立陶宛在涉台问题上的错误行径是导致中立关系遭遇困难的根本原因。中方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希望立方重新回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道路上来,恪守两国建交公告中所作政治承诺,为双边关系正常化积累有利条件。
当地时间11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俄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第21届年会上表示,俄罗斯与中国的合作和友谊不针对任何人和第三国,包括美国。普京说:“我们同中国的关系旨在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的安全创造必要条件。”普京表示,俄罗斯站在中国一边,因为俄罗斯认为中国没有在地区推行侵略性政策。他说:“俄罗斯确实支持中国,因为我们认为中国有绝对平衡的政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