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7月27日,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南5公里板门店,《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付出巨大牺牲后,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消息传回北京后,毛主席非常高兴,他在中南海丰泽园的院子里清唱了一曲京戏,他又对身边的卫士说:“我们可以脱军衣了,我脱,你们也脱。”
当年9月12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就抗美援朝的意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为了表达准备,这里引用毛主席的原话:
“第一,和朝鲜人民一起,打回到三八线,守住了三八线。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
第二,取得了军事经验。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陆军、空军、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坦克兵、铁道兵、防空兵、通信兵,还有卫生部队、后勤部队等等,取得了对美国侵略军队实际作战的经验。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取得了这一条经验,这是一条了不起的经验。
第三,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由于以上三条,就产生了第四条:推迟了帝国主义新的侵华战争,推迟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然而,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牺牲是巨大的。2014年,经过多年的统计整理,志愿军烈士人数终于公开:共计197653人。这个数字除了在前线战斗期间牺牲和失踪的烈士外,还包括支前民兵民工、支前工作人员,以及停战后至志愿军回国前帮助朝鲜生产建设牺牲和因伤复发牺牲的人员。
正因此,中朝友谊是用鲜血凝结而成的,且历经种种考验历久弥坚,无论国际社会如何风云变化,中朝友谊牢不可破。所以,朝鲜方面决定在朝鲜停战70周年之际,举办大型活动庆祝“祖国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并邀请中国和俄罗斯代表团访问朝鲜,出席纪念活动。
对于朝鲜方面的邀请,中俄双方都非常重视。中国方面派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将率中国党政代表团,俄罗斯方面派出了由国防部长绍伊古率领军事代表团。
为了迎接中俄代表团的到来,朝鲜最高领导人在7月27日凌晨邀请中俄代表团一同观看庆祝祖国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演出。从朝中社记者拍下的现场照片来看,绍伊古和李鸿忠坐在朝鲜最高领导人两侧。
但是,三人都没有坐在第一排,而是次席。对于朝鲜来说,中俄代表团无疑是最尊贵的客人,为何没有安排坐在第一排呢?这其实也是朝鲜方面刻意安排,因为第一排的观众身份很特别,让他们坐在最尊贵的位置上也是实至名归。
第一排的观众是参加朝鲜战争的老兵、烈士后代,在如此重要的时刻,让他们接受全场所有观众以及中俄代表团的致敬,足以说明朝鲜政府对老兵的重视。事实上,朝中社也专门据此进行了报道:
“创造奇迹般的战胜神话的参战老兵、战时立功者和献身于共和国的繁荣富强事业的援军积极分子、立功者、劳模、模范军人以及弘扬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坚定继承主体革命血脉的烈士子孙将应邀出席庆祝活动。”
有一点大家可能不知道,就是这些朝鲜老兵有的当年在中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军战争,他们为新中国的诞生也做出很大的贡献。大家都知道,中国军民抗战历时长达14年。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武装统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
东北抗联成立后,很多年轻的朝鲜族抗日志士选择加入。比如1898年出生于朝鲜平安北道的杨林,他是东北抗联创建初期的重要领导人,在东北抗联第1军和第2军的形成和创立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后在红军东渡黄河战役中牺牲,年仅38岁。
当时东北抗联第3路军政委是金策,他是在东北抗联职务最高的朝鲜族将领,年幼时从朝鲜咸镜北道城津鹤城移居到延吉,后在大成中学上学时参加了地下青年进步团体,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据中国官方资料,东北抗联鼎盛时期共有11个军,每个军都有朝鲜族官兵,指挥员军级4名,师级8名。尤其是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七军朝鲜族战士约占一半,由金日成率领的东北抗联第二军第三师就是以朝鲜族为骨干。
这些朝鲜族抗日官兵,为中国抗战的胜利牺牲了很多人。解放战争爆发后,解放军依旧有大量朝鲜族官兵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领导,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前仆后继的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斗,最终亲眼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毛主席就对金日成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上,染着朝鲜烈士的鲜血。”1953年5月13日,金日成秘密来到北京,当面向毛主席详细介绍朝鲜半岛的局势,称南韩李承晚集团在美国的援助下实力大涨,已经有6个师全部都是美械装备,并持续在三八线附近制造摩擦,随时有北进入侵发起统一战争的可能。
反观朝鲜人民军方面,只有3个师,除了骨干力量是金日成带回去的外,剩余的绝大多数都是刚招募的新兵,不仅武器装备落后,而且缺乏基本的军事训练。于是,金日成当面提出希望能将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官兵移交给朝鲜政府指挥,毛主席同意了。
另外,毛主席还给金日成吃了一颗定心丸,当面跟他说:“一旦朝鲜境内爆发战争,我们打算先在鸭绿江边摆上3个军。美国如果不干涉你们,没有妨碍;如果干涉,不越过三八线,我们也不管;如果越过三八线,我们一定会打过去。”
当时解放军中朝鲜族官兵主要有3个正规师,他们是隶属第四野战军的156师、164师、166师,再加上分布在四野其他部队的,总计5万多人。另外,当这5万多朝鲜族官兵移交前,毛主席给四野发去电报,要求给他们换装最好的武器装备。
不久,苏联援助给朝鲜的武器装备运抵平壤,加上四野中朝鲜族官兵也陆续回到朝鲜,朝鲜人民军实力大涨,要知道这5万人历经战争的洗礼,他们作战经验丰富,这是南韩军根本不具备的。
果不其然,朝鲜战争爆发后,南韩军在朝鲜人民军的进攻下溃不成军。几乎同时,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立即前往南韩视察,结果被从前线败退下来的南韩军大吃一惊,这些战士的眼神中全是恐惧,更别提战斗士气,唯一想法就是尽快逃到南部沿海地带。
麦克阿瑟认为整个南韩在朝鲜人民军的进攻下陷入恐慌,如果没有强大的外援,北朝鲜将很快统一朝鲜半岛。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直接武力介入朝鲜战争,并成功实施仁川登陆。
朝鲜战场局势瞬间逆转,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而“联合国军”则朝着三八线以北进攻。在这样的背景下,金日成向毛主席求助,希望中国派兵入朝跟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赶走侵略者。
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日子,毛主席接到金日成的亲笔信,请求中国出兵援朝。从目前可以看到的资料显示,毛主席从接到金日成信件后,于10月2日、4日、5日、13日、18日连续召开会议,最终做出了派兵入朝的决定。
毫无疑问,派兵援朝是毛主席一生最难做出的决策的日子,前后历时18个日日夜夜。1950年10月19日晚,首批近27万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他们将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以简陋的武器装备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相比志愿军牺牲近20万人,朝鲜人民军的伤亡也非常惊人。正如此,这次朝鲜方面庆祝朝鲜停战70周年文艺演出现场,将老兵及烈士子女后代安排坐在最前排,也就可以理解了。我们常说,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英雄是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脊梁,尊重英雄、崇尚英雄应该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在这次盛大的文艺演出现场,除了坐在前排了老兵们,在观众席也有不少老兵,很多老兵都流下了眼泪。
老兵不死,只会慢慢凋零,伟大的志愿军烈士们永垂不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