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又名“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常出现在口腔内唇、上腭以及舌颊等部位黏膜上,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疼痛溃疡点。多种因素如遗传、饮食、免疫力下降等可能诱发口腔溃疡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我国约有10%~25%的人群患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常见于10~30岁的群体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口腔溃疡可出现在口腔的唇、脸颊、软腭或牙龈等处的黏膜上,溃疡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带有白色或黄色的中心,周边充血微红肿,并伴有清晰的疼痛感。
1974年春来余处求治,自诉口腔颊粘膜及唇舌等处经常发生大小形状不等的溃疡,饮食时感到疼痛而妨碍进食,曾服中药百余剂,效果不佳,余检阅其前服诸方,不是苦寒泻火,即是滋阴清热。
因思《丹溪心法·口齿》有云:“口疮,服凉药不愈者…用理中汤。”遂疏方用四君子汤加干姜,数剂而愈,后未复发。
盖口疮一症,无非虚实两端,新病多实,久病多虚。
后读王肯堂《郁冈斋医学笔尘》云:“邑侯许少微患口糜,余谓非干姜不能愈,公犹疑之,后竟从余言而愈。
从子懋铻,亦患此,势甚危急,惟欲饮冷,余令用人参、白术、干姜各2钱,茯苓、甘草1钱,煎成冷服,日数服乃已。噫!此讵可与拘方者道也。”
王肯堂此言,盖能深读丹溪之书者,录之以告世之专用寒凉药治口疮者。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方中药味具体分析
人参
【性味】甘、微苦,平。
【归经】归脾、肺、心经。
【功能主治】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白术
【性味】苦甘,温。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治脾胃气弱,不思饮食,倦怠少气,虚胀,泄泻,痰饮,水肿,黄疸,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
干姜
【性味】辛,热。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次喘咳,风寒湿痹,阳虚吐、衄、下血。
茯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入心、脾、肺经。
【功能主治】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炙用,治脾胃虚弱,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痿咳嗽,心悸,惊痫;生用,治咽喉肿痛,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