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青年失业率17.1%的背后,年轻人彻底醒了

0
分享至



前一阵,国家统计局照例发布了10月份的青年失业率数据:

10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7.1%。



其实,恢复统计后的青年失业率一直保持在高位运行(>14%),这一方面与整体的宏观大环境脱不开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年轻人的就业观发生了转变。

就拿最近披露的考公和考研两大数据来说,天平已经发生了倾斜。

01 考研,彻底不香了

经历过大四的朋友们都知道,摆在“普通”应届毕业生面前有三条路可选:

就业、考研以及考公考编。

这三大方向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此消彼长。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就业,尤其是去500强外企是很多名校毕业生的选择;考研次之,考公最不受待见。

因为体制外机遇无限,这一阶段不仅是外企在华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中国GDP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疾驰十年。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伴随着互联网和房地产的崛起,去大厂名企的就业路径依然备受追捧,但考研和考公已经开始蓄势待发,在低位保持缓慢上升。



当步入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考研和考公异军突起,成为年轻人毕业的唯二选择,很多人毕业后仍旧选择继续一战、甚至二战,在家当“全职儿女”。

据统计,自2015年起,考研报名人数持续快速增长,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高达474万人。

但在这场角逐C位的过程中,考研人数急转直下,在与考公的较量中,彻底完败。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438万,比2023年的人数474万减少36万人,考研人数在连续8年增长后首次出现下降。

2025年报考人数继续下降,为38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了50万人,相比2023年减少86万人。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骤降,是因为考研的性价比在急剧下降。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一份针对2024届毕业生调研形成的《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今年普本院校的硕博毕业生offer获得率仅为33.2%,同时也低于普本院校本科毕业生43.9%的offer获得率。

要知道,去年普本硕士的offer获得率还高达50.5%,高于普本本科的46.6%。

让研究生“不受待见”的原因有很多,首当其冲的就是扩招

据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从前一年的91.7万人增至110.7万人,同比上涨20.7%。

2019年至2023年,四年时间中国累计培养研究生数量就从近800万人上涨至1100余万人,且目前仍在以超100万人/年的速度上涨。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短期的就业压力,让考研成为了“蓄水池”般的存在。但在就业市场获得短期调节的B面是,研究生扩招为考研性价比的暴跌埋下伏笔。

2023年,研究生毕业数从86.2万人跳涨至101.5万人,远高于此前约5万人/年的涨幅。同年,在北京市28.5万高校毕业生中,研究生人数甚至首次超过本科生……

市场经济中有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什么东西一旦多了,也就不值钱了。

其次,就是近年来就业市场的持续趋冷。

可以说,疫情之后,就业市场一直没缓过劲儿来,很多行业都在减岗缩招。

从企业角度来讲,大部分校招岗位,其实本科生来做和研究生来做,差异并不大,毕竟都是基础岗位。但企业却要为研究生的学历买单,开出更高的工资。

但这两年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在已披露的5344家上市公司半年业绩中,2024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4%。不过,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达到51.16%。

为了降本增效,企业要不就不招,把在职的牛马一个当两个用;要不就把薪资压低,花了三年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的研究生们自然就看不上。

但校招一圈走下来发现,同学们发现除了少数的好坑位,市场上的大部分岗位都是如此。

这正是所谓的无效内卷,一个工作明明本科生就能胜任,一群硕士甚至博士去争去抢,搞得大家都要往上去卷学历。

甚至就连应聘一个保安,都要硕士学历了。(具体可以看我在这篇的解读:学费暴涨、学制延长、毕业后当个没编制的保安也靠抢?学历贬值才刚刚开始……)



既然就连手握研究生学历,也难以找份好工作,那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去搏个“铁饭碗”。

毕竟,大家读研究生不是真心想去搞研究,无非就是想为未来就业再多加个筹码。如果这个筹码失效了,那就果断放弃。

要知道,面对65岁才能退休的现实,一份能干40年的工作就等于为自己未来的人生get到一笔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所以,2025年的国考报名人数一骑绝尘,再创历史新高。

02 考公人数创历史新高

2025年的国考报名人数高达325.82万,较去年同期增长34万余人,再创历史新高。



这与整个经济周期的走势是完全吻合的。

根据康波周期理论,目前我们可能正处于第五个康波周期的尾声或即将进入下一个周期。



这一阶段,全球经济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局部地缘政治冲突不断。

但同时也孕育着新机遇和变革力量,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面对不确定性的加剧,人的本性就是求稳,普通人希望能保住饭碗、有钱人希望能财富传承,那么整个社会就是铁板一块,暮气沉沉。

所以厌烦内卷、渴望躺平才能喧嚣尘上,成为社交媒体的“高频词”。

但内卷不是这两年才开始的,作为一个地广人更多、人均资源少的大国,中国泱泱五千年的历史就是由“卷”字书写而成的。

可过去十几年,人们心甘情愿地去卷、去搏,是因为有钱赚,是因为付出能得到回报。

纳斯达克的钟声让多少人一夜之间实现财富自由,房价的一路暴涨又让多少人体验到纸面财富day day up的快感。

但为什么从2015年开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了国家宣导的“主旋律”?因为2015年的GDP增速从7%时代步入6%时代。

拐点前哨已经吹响:好工作已不再唾手可得、市场已不再遍地是黄金、“流量”已经开始见顶。

只是,普通人的感知是后知后觉的,并且市场依然有“热钱”。所以依然有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一场又一场路演中,向投资人展现自己的无限可能。

只是有人吃到这波周期的最后一点红利,而有人则在郁郁不得志中蹉跎了青春。

但2020年,一场疫情的突如其来,让全世界都加速“见底”,开始进入到第五次康波周期的尾声。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不好找的工作,不好考的研究生,拼得一张稳定的长期饭票,比什么都来的实在,来的体面,尤其是在“官本位”色彩浓重的国度。

它意味着你可以无惧35岁危机、可以安心怀孕生娃、可以远离裁员、可以锁定未来几十年的现金流……

03 何为上上策

但话又说回来,考公虽然在当下这个阶段是上上策,但毕竟“九死一生”,大部分人只能充当分母,能上岸的终究是少数。

而且长远来看,公务员和事业编是吃财政饭的,可当下很多地方的财政状况并不乐观,有些县市甚至连公务员的工资都经常迟发。



压缩行政成本、停止招录、自动缩编都是大势所趋。

没人脉的“普通人”编制上岸,大概率就是在基层岗位忙碌半生,收获一个“旱涝保收”。

那考研呢?

从就业角度来说,如果你是非技术类的专业,尤其文科生,大部分人读个本科就足够了,千万别为了促就业而去考研。

不如早点实习、早点卡位、多刷经验,来的有用。

如果你是技术类的专业,那就该卷名校继续卷;卷不进名校的,就仔细观察行业趋势,选好入门行业。

什么十四五规划、2035远景规划、本省或目标省份的对应产业发展纲要等都可以拿来看看。

除了关注政策导向,还要关注市场走向,比如:

现在A股有多少家该行业的上市公司?

各家公司的财报是不是在增长?

科创板和北交所有没有该行业的相关公司在排队?

该行业新兴公司的融资效率如何?

这些可以查到的公开数据都是实实在在的参考资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这是不是一个朝气蓬勃的行业,而不是全凭意识流和拍脑门。

如果你读了一个天坑专业,且难以跨专业或转行,那就别犹豫了,去考公务员,早早把题刷起来。

而以上这些参考指标,最好在高考前或者考研前就去研判,把握好人生这两次关键的赛道选择权。

如果你已经稀里糊涂地步入社会,年纪轻轻也还有充足的试错成本;

但如果已经人到中年,又不是体制内的打工人,那么保住饭碗最经济实惠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爱好或特长进一步做大做强,大到能让很多人愿意付费购买你这项技能,强到不用背靠“组织”也能在市场上恰饭。

当然以上路径仅供普通人参考,二代们、人脉哥、人脉姐们真的不需要,经营好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比啥都有用。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暴打于正的演员发声,怒诉太恶心背地里干龌龊事,绝不会给他道歉

暴打于正的演员发声,怒诉太恶心背地里干龌龊事,绝不会给他道歉

南城无双
2025-01-17 15:24:01
大寒将暖如4月!超强升温确定,再次明示:一波较大范围雨雪酝酿

大寒将暖如4月!超强升温确定,再次明示:一波较大范围雨雪酝酿

环球科学猫
2025-01-17 15:57:36
事关中央部署!这一重要工程,将在2025年加速推进

事关中央部署!这一重要工程,将在2025年加速推进

政知新媒体
2025-01-17 07:36:10
央媒透露关键信息,王毅又释放弦外之音,妙瓦底有人要大难临头了

央媒透露关键信息,王毅又释放弦外之音,妙瓦底有人要大难临头了

娱乐的宅急便
2025-01-17 19:56:47
世界第一巨舰出海了:一艘堪比一支航母打击群,美军全程围观

世界第一巨舰出海了:一艘堪比一支航母打击群,美军全程围观

踏尽世间疾
2025-01-17 15:53:25
IMDb冲到9.7分!今年首部王炸美剧终于来了

IMDb冲到9.7分!今年首部王炸美剧终于来了

来看美剧
2025-01-17 21:29:37
美国突然出手,目标对准中国大飞机,外媒:恐有灭顶之灾

美国突然出手,目标对准中国大飞机,外媒:恐有灭顶之灾

听风者说
2025-01-17 19:28:44
曼联新帝星腐化原因曝光!阿莫林战术可没他,求财不求进步恐被卖

曼联新帝星腐化原因曝光!阿莫林战术可没他,求财不求进步恐被卖

罗米的曼联博客
2025-01-18 08:09:02
韩国执政党支持率反超最大在野党

韩国执政党支持率反超最大在野党

财联社
2025-01-18 07:36:32
3-1,5轮不败,升至意甲第9!73岁拉涅利真是神了 6月份彻底退休

3-1,5轮不败,升至意甲第9!73岁拉涅利真是神了 6月份彻底退休

风过乡
2025-01-18 06:49:56
上海银行行长选妃:腿要长,腰要细,皮肤要白,各个对其死心塌地

上海银行行长选妃:腿要长,腰要细,皮肤要白,各个对其死心塌地

凯裕说故事
2025-01-10 10:48:42
微纪录片|春运“守桥人”:黄河特大桥上的“铁路乐手”

微纪录片|春运“守桥人”:黄河特大桥上的“铁路乐手”

新华社
2025-01-17 15:36:12
宗馥莉生日,娃哈哈员工集体为其庆生,齐喊“老板永远18岁”

宗馥莉生日,娃哈哈员工集体为其庆生,齐喊“老板永远18岁”

别人都叫我阿腈
2025-01-18 03:14:39
A股:就在刚刚,证监会正式发布!下周将迎来更大级别的反击?

A股:就在刚刚,证监会正式发布!下周将迎来更大级别的反击?

云姐财说
2025-01-18 00:00:18
确定了!正式无缘MVP,东契奇又一年巅峰被浪费?

确定了!正式无缘MVP,东契奇又一年巅峰被浪费?

篮球实录
2025-01-17 22:48:15
俞灏明官宣,网友:“他吃了这么多苦,也该幸福了!”

俞灏明官宣,网友:“他吃了这么多苦,也该幸福了!”

宛沐
2025-01-17 16:00:03
故事:那年厂里大姐嫁不出去,我壮胆子说要娶她,被她一把揪住

故事:那年厂里大姐嫁不出去,我壮胆子说要娶她,被她一把揪住

二十一号故事铺
2025-01-14 23:50:03
奥斯卡首次为上港力荐的强援,如今在热身赛爆发,直接征服球迷

奥斯卡首次为上港力荐的强援,如今在热身赛爆发,直接征服球迷

小海要说球
2025-01-17 21:10:18
中国小家电冒充松下品牌在马来西亚销售被罚款

中国小家电冒充松下品牌在马来西亚销售被罚款

融汇栋蓝科技
2025-01-17 10:04:49
能拍到这40张照片的概率为百万分之一

能拍到这40张照片的概率为百万分之一

华人星光
2025-01-16 12:02:27
2025-01-18 08:52:49
格致君 incentive-icons
格致君
穷究一切
35文章数 12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重磅!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

头条要闻

一文读懂:特朗普承诺上台第一天就要做的10件事

头条要闻

一文读懂:特朗普承诺上台第一天就要做的10件事

体育要闻

谷爱凌坡面障碍赛世界杯赛季4连冠

娱乐要闻

杨泽琪平安归来!斗争时指甲盖被拔

科技要闻

荣耀IPO前管理层"地震" 赵明为什么被换掉

汽车要闻

10万元级无图智驾 悦也PLUS全路况实测

态度原创

亲子
游戏
时尚
本地
家居

亲子要闻

白眼狼的孩子,双胞胎女儿嫌弃妈妈碍事,爸爸却不做辩解

《黑神话》多个关卡早期草稿曝光!杨奇发八戒设定图

极简,女人钟爱的穿衣方式

本地新闻

重生之我在小红薯看洋人出洋相

家居要闻

昊元上品 畅享独立空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