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真的是兴盛时一拥而上,衰败时一哄而散!
9月份,国内320家建筑企业破产
都知道建筑行业这两年不好过,正值寒冬期,但行业目前究竟下滑到哪一步?恐怕很难说清楚,都在喊失业、降薪,那建筑企业又是什么情况呢?
今天小编用一份名单,带你直观地感受建筑行业的寒冷。
2024年9月,全国建筑企业破产重整的案件高达320个,有破产、破产审查、强制清算、强制清算申请审查等多个类型;
这里先介绍几个名词:
破产案件:指通过司法程序处理的无力偿债事件;
破产审查案件:指审查一下申请破产的企业是否具有破产资格;
强制清算和破产清算的区别,前者是资可抵债,后者资不抵债。
企业的破产资格是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其资产也不能清偿债务。
在这份破产名单里,强制清算的案件只有66个,占比20%;
也就是说,破产重整的企业里有80%的建筑企业已经资不抵债了。
全国范围内,申请破产重整的建筑企业最多的是江苏,强制清算的有10家,破产的有88家,共计98家;
其次是福建、山东、安徽、浙江、广东和重庆,都有几十家。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这么多的建筑企业走向破产重整真的很罕见;
可见,行业大势面前,更多的是无能为力。
申请破产是为了逃避责任还是金蝉脱壳?
众所周知,破产重整的目的在于拯救陷入困境的企业,避免直接清算,从而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建筑类企业很多都是施工方,一旦进入破产程序,那么企业之前负责的工程可能会烂尾;
有些企业申请破产也许目的并不单纯,因此法院在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时一般会予以撤回。
拿四川某建筑公司为例,其申请破产清算一案经过法院审理,最终不予受理;
法院给出的理由是,该公司的应收工程款金额大于已知债务,且该公司作为施工方仍在履行施工合同;
该公司的注册资金为3500万,股东出资期限尚未届满,所以如果股东全面履行出资义务,足以覆盖债务;
最终,该公司不具备破产资格。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了,应收工程款看着是钱,但基本指望不上;
靠股东出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也是痴人说梦,那些大股东、资本家的鼻子是最灵敏的;
这个时候出资拯救建筑企业,还不如把钱扔水里,最起码能听个响,投到建企里跟泥牛入海没两样。
建筑企业的困境:只有相似和模仿,没有创新
中国人最擅长的两件事:模仿和内卷;
就拿建筑行业来说,前些年高速发展的时候,一个企业赚到钱了,就有无数人去粘贴复制他的赚钱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
批量复制出来的企业,除了在价格上内卷,无路可走;
某种程度上说,我国的建筑企业更像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