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中,有一个地方,以其独特的定位和创新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田——这就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或上海自贸区。
自2013年9月29日正式成立以来,这片位于浦东的28.78平方公里土地,不仅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更以其十年的奋斗与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坚定决心。
01 十年征程,从起步到飞跃
十年前的今天,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一片期待的目光中挂牌成立。
从最初的28.78平方公里,到2014年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上海自贸试验区不仅物理空间在扩大,其承载的开放使命与改革重任也在不断深化。十年间,这里累计吸引了2.2万多家投资企业,新设企业近1.4万家,境外投资项目达160个,中方对外投资额高达38亿美元。
进口通关速度提升41.3%,企业盈利水平增长20%,自由贸易账户超过6925个,存款余额达到48.9亿元人民币。
这些数据背后,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开放合作、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显著成效。
上海自贸试验区自成立以来,始终走在制度创新的前沿。
从率先试点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到开展企业名称登记告知承诺制试点,再到首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并提供RCEP最优关税查询系统,每一项改革都旨在打破束缚,激发市场活力。
这些制度创新不仅优化了营商环境,更为中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开放领域,上海自贸试验区同样不遗余力。
从外资公募基金、外资再保险法人机构到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上海自贸试验区在60个开放领域落地了一批全国首创性项目,吸引了众多领军企业入驻,形成了强大的集聚效应。
浦东新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达到435家,占全市比重的47%,这不仅是数量的增加,更是开放结构质的飞跃,标志着中国正从货物贸易开放迈向更高水平的服务贸易开放和制度型开放。
十年的改革与创新,不仅推动了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快速发展,更从根本上重构了上海的治理体系。
从政策制定的供给侧思维向需求侧思维转变,上海自贸试验区实施了“一业一证”改革,建立了跨国家、市、区三级行业许可制度,极大便利了企业办事。
同时,上海还探索建立了以市场主体诚信为基础的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22个行业的市场主体当天即可持证开业,这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政府职能的颠覆性转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全球化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的挑战,中国依据自身需求提出的自贸战略和开放体系不会动摇。
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将继续在制度创新、开放合作、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十年磨一剑,上海自贸试验区用十年的奋斗与成就,书写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篇章。
未来,这片热土将继续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个十年的上海自贸试验区,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与可能!
走进上海自贸实验区行程安排
如果您对标杆商务考察或其他商业领域的内容感兴趣,请持续关注智学标杆考察研习社,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点赞、评论您的观点,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探索卓越,与华同行
深度探索以客户为中心 以奋斗者为本
考察华为增长密码•打卡行业知名标杆
研学倒数,名额有限,私信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