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觉叔
大家好,我是觉叔。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农村很多老人开始感叹“养儿子没用”。
而与此相反的是,越来越多的有儿子的老人,开始羡慕有女儿的老人。
在他们看来,儿女有没有用,主要在于能否让他们的晚年能否有着落。
现实往往令人扎心。
来自身边一个真实的案例:隔壁村有个张大伯,年轻时没有结婚。后来收养了个女儿。如今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日常干点农活。女儿虽然嫁人,但每个月都会给生活费,每周还要来给父亲打扫卫生,帮忙洗刷,时不时买几件新衣服。
村里人每每遇到张大伯,都夸张大伯好福气。
这让我想起网络上曾经流行的一个段子:那个衣着光鲜,在路上闲逛的老人,是因为家里有两个女儿;那个身上脏兮兮,在翻垃圾桶的老人,是因为家里有两个儿子。
同样是养儿子和养女儿,在我们南方地区的农村,那里不算闭塞,经济也算一般,但农村人对于养儿子养女儿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心理变化。
这样的心理也投射到他们下一代身上。一些老人们的子女,要是生了女儿,往往恭喜“以后享福”,而生了儿子,则往往揶揄“要好好努力挣钱了”。
同传统的“养儿防老”,“重男轻女”观念相比,这种现象显得极其有意思。
养儿子为什么没用?
首先是教育成本。要把一个孩子供养到大学,起码需要一百多万,如果到了研究生,可能需要更多。
但如今的一个现象是,好不容易大学毕业以后,一个月累死累活却只能拿三四千的工资,除去吃饭租房,维持自己的生存都很难。
过了几年,儿子要谈恋爱成家,要买房要彩礼,又是一笔巨大的费用。
因此,现在很多从农村考出来的男人,背后都是一对父母在默默支持。不仅未能实现“养儿防老”,反而还在不断的为儿子付出。
在同养女儿这一方面而言。除了教育成本。在孩子的成家和婚姻成本上,付出的要小得多。
其次是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生理差异决定的。相较于儿子而言,女儿心思更为细腻和体贴,因此对于老人的关怀回馈更多一些。
儿子则更注重外在的追求,更注重实现自己名和利的追求,在关心父母方面,很难做到体贴入微。
这些年,整体的经济形势不佳。很多在城市打拼的、创业的,都失败了。一旦失败,往往面临着巨额负债。
有网友曾言:地处西部某山村,自己的某位男性同学,大学毕业后,因工作不如意,一时意气辞掉工作创业,结果多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为此背上巨额负债,不得已只能回到农村老家,依靠父母的务农收入生活。他的生活开销、医疗费用甚至部分债务,都压在了父母日渐佝偻的肩上和已经布满皱纹的手上。
这样的例子,在农村并非个例。
当然,我也很难在这里有个数据性的统计。但是我仍然可以小心地推测:正是这样无数农村家庭的辛苦托举,推动了如今高度的城市化。
因此与“养儿子没用”相比,很多人认为“养女儿防老”。
有网友分享,邻居张大妈有一儿一女,儿子这几年虽然在外地发展得不错,但平时总是忙于工作,没时间回家。
相比之下,王大妈的女儿这几年来对家庭的照顾却是无微不至。每到节假日,女儿总会提前请假,回家陪伴父母,一起吃饭、聊天,甚至主动承担起家务活。
这一前一后对比起来,高下立判。
所以,在我们那一片,“养儿子没用”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的共识。但能不能说,“重男轻女”的观点就转变了呢?
我在那些老人的言语中,时常能感受到一丝丝矛盾。
一方面,那些养儿子的老人在夸养女儿的老人享福时,总是带有一种“我家有后”的底气。而一旦自己儿子生了一个女儿时,则往往不停怂恿再去生一个儿子,凑成一个“好”。
那些养女儿的老人在享受体贴的照顾时,却总是有着一股忧虑和惆怅。
即便如今流行”养女防老“,那些农村老人心中也多少有点放不下”传宗接代“的执念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