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元帅是我国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外交家,在历史革命时期,他为国为民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与牺牲。
在他的个人家庭中,陈毅也是一位大家长,优良的家风始终陪伴着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他们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成就,可谓个个不凡。
长子陈昊苏
陈毅元帅喜欢写诗,陈昊苏也是如此,写诗早已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按他自己的话说,写诗也是受到父亲的影响,因为诗词中的人文精神能够带给他积极向上的力量。
成长的过程中,陈昊苏早就听说过父亲的丰功伟绩,可父亲却严令禁止他拿着这些四处炫耀,且对于过去的很多故事,父亲都不会告诉他们,身为长子,最初时他甚至也不算了解父亲。
渐渐长大后,陈昊苏才了解到父亲的全部革命历程,也真正感受到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人。
陈昊苏在1957年于北京四中读书,陈毅还以学生家长的身份来作了汇报,他的报告振奋人心,也对陈昊苏心灵上有着很大的冲击。
后来的人生路,他也会考虑父亲的意见;选择工科,是因为父亲告诉他:“国家现在最需要工科方面的人才,学习工科才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每当人生中有了什么重大变化,父亲总是会叮嘱、教育他。
他还记得,在父亲陈毅去世的那年,全家人都经历着沉痛的打击,父亲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物质财富,留下的却是无价的精神遗产;母亲在整理父亲留下的遗稿时,又给陈昊苏讲述了很多过去的故事。
陈昊苏也感觉到,他是在一点点了解父亲,年龄在增大,对于父亲内心的认知也越来越多。
1990年,陈昊苏服从组织调动,调到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工作,并在民间外交战线上奋斗了20年。
党龄60年时,他还说过:“已走的长路漫长,从不后悔,要做的事情很精彩,深感欣慰,铁军后代对祖国唯知报效,革命史家对先人但求无愧。”
在他的眼里,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会遇到不同逆境,但是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前方的道路就一定会是光明的,而父亲就是他前进中的一盏明灯。
根据资料显示,陈昊苏还担任过军委办公厅秘书、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等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一直都发扬着家族的精神。
2018年10月底,陈昊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代一行人追寻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踏访了陈毅元帅居住、生活过的地方。
在建南黄金村老街上,陈毅元帅幼年的故事仍然广为流传,当年也就是在这里,尚且年轻的陈毅看到贫苦老百姓遭到欺压,清末官府的腐败更是让他触目惊心,引起了他的极端厌恶。
头发花白的陈昊苏到来后,更是回忆起了很多当年的场景,颇具感慨。
他的文学素养一直很高,自己也曾发表过很多作品,早在1985年便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红军之歌》、《我心中的太阳》等诗集都源于他的笔下。
如今,陈昊苏已经80多岁了,步入晚年生活后,他的人生又是那么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