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让老百姓遭殃,许多人被迫离开家园,不过战争有时候也会带来新变化。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让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崩溃,英国不再当“日不落帝国”统治全球,反而让美国崛起成了世界老大,还有美国和苏联开始争霸世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东的伊朗和伊拉克打了一场大仗,两伊战争让整个中东都不得安宁,许多老百姓在战争中遭了殃,过得非常凄惨。不过呢,这场两伊战争倒是给中国的兵工厂带来了不少订单,靠着卖军火给这两边,中国赚了五十多亿美元。
你得知道,1986年的时候,咱们国家的外汇储备才20亿美元,这个数字放到现在也是相当惊人的!因此,有人开玩笑说,多亏了两伊战争,不然咱们那些差点儿破产的兵工厂可就悬了。
【我国兵工厂的产生】
现在,咱们来瞧瞧八十年代初期中国那些兵工厂遇到的难题。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冷战那会儿,美国、苏联这些国际上的对头老围着我们,为了守护家园,咱们自然就建了个很大的军事系统,还有规模相当大的军队。就比如说1970年吧,咱们解放军的人数达到了600万,所以那些给解放军造武器、弹药、军装等东西的兵工厂也就跟着一个个建起来了。
不过,工厂一多,国防开销肯定就大了。七十年代的时候,咱们国家的国防支出差不多占了全国财政支出的五分之一,就是说,每花出去的钱里头,有将近两成都是用来生产军事物资的,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时候,全国上下好多兵工厂都是靠着国家政策的支持,才能维持下去的,就像是进入了“全民皆兵”的战时状态一样。
【八十年代我国兵工厂面临的生存困境】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咱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打赢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还跟美国正式建交以后,外部敌人的威胁就少了很多。这样一来,国家在军事上花的钱也就自然而然地减少了。可这样一来,那些原来为了打仗而建的兵工厂,日子就变得特别难过了。
因为国家给的钱少了,兵工厂做的军事装备也卖不出去,那些老旧的武器只能堆在仓库里积灰,导致国家存了好多军事东西没用,这样既加重了国家财政的压力,也拖累了经济。
有些兵工厂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改行做起了卖雪糕、洗衣机这些民用品的生意。比如,中国核工业集团504厂开始卖雪糕了,南京雷达总厂卖起了电风扇,成都飞机工业集团也一样,也卖起了电风扇。
另外,那时候咱们国家的军事实力还不太强,很多军工厂的技术和生产水平都还停留在五十年代,所以不少国家都更倾向于买美国和苏联的武器,而不愿意买咱们国家兵工厂造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