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结束,被俘的2.17万志愿军结局如何,为何仅6000人回国?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前言: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2.17万志愿军被俘,然而,令人震惊的是,最终只有不到6000人回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如此多的英雄无缘归乡?

他们的结局到底如何?这场战争背后,不仅是血与火的较量,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真相。你能想象,在那样的困境下,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考验吗?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历史背后的谜团,了解那些被遗忘的故事。

“还想回大陆?行,就在他身上刺4个字,反共抗苏。”

随着停战协议的签订,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俨然已经步入尾声,而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方面也展开了战俘交换工作。

就在我军如数释放美军士兵后;美军阵营中却有一些人在游说乃至于逼迫我军战俘,以至被俘的2.1万多的志愿军,最后竟只有6000多名“愿意”回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充满限制的自主选择

1953年7月27日,中美韩朝四国正式签订了《朝鲜停战协议》,而抗美援朝战争最终也以我国的胜利而告终。

作为世界两极之一的美国虽被迫签订了协议,心中却有怨气、以至于竟想从其他地方“找场子”。

可打仗打不过,进行国际舆论又占不到道义,该怎么办?

就在美军“瞌睡”的时候,逃亡台湾的蒋介石方面给他们送去了“枕头”。

“让我派人给那些战俘做动员工作吧,我有信心把他们全部争取来台湾。”

“英勇作战的士兵被敌军俘虏,军队胜利后俘虏却不愿意回归”,这无疑是个很好的噱头,美军在听到蒋介石的这个建议后,立刻与他们一拍即合、狼狈为奸。

得到应允的蒋介石立刻派遣了一支“动员队”,在美军部队中给我军俘虏做“思想工作”。

要说蒋介石之所以敢给美军打包票,其自信主要来自于两大依仗,一是战俘成分问题;二是动员的手段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解放战争开始之前,我军当时仅有几十万的军队,而反观国民党呢?他们有460万装备精良的兵。

在敌我军队数量对比占据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我军之所以能够仅用几年时间,就将国民党赶到台湾去,主要原因就在于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