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丁达尔现象

分享至

丁达尔现象是物理学中一个有趣的现象,它的形成原因与光线的传播和散射有关。

1,定义

丁达尔效应也叫丁达尔现象,是指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时,从垂直入射光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 “通路”。这是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在 1869 年首先发现并研究的光学现象。例如,在暗室中,让一束平行光通过氢氧化铁胶体,就可以看到在胶体中出现一条明亮的光路。

2,产生的原因

胶体粒子的散射作用:胶体是一种高度分散的多相体系,其粒子直径介于 1 - 100nm 之间。当光线照射到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的大小与可见光的波长相近,胶体粒子会对光线产生散射。而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太小(直径小于 1nm),对光的散射作用很微弱;浊液中的粒子太大(直径大于 100nm),主要是使光发生反射和折射。例如,在牛奶(一种胶体)中,脂肪和蛋白质颗粒大小适中,能有效地散射光线,从而产生丁达尔效应。

光的传播特性:根据瑞利散射定律,散射光的强度与光波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可见光中,蓝光的波长较短,红光的波长较长。所以在胶体中,蓝光更容易被散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胶体在散射光下会略带蓝色的原因。当众多胶体粒子对光线进行散射时,这些散射光在各个方向上叠加,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明亮光路。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丁达尔现象的形成。例如,温度梯度、风速和风向等气象条件都会对光线的散射和传播产生影响。此外,观察者的角度和距离也会影响丁达尔现象的可见度。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