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集团内部众多的将领之中,杜聿明绝对是脑子最清醒的少数人之一,他在作战方面的敏锐程度让人惊叹,尤其是对淮海战役的判断能力与作战部署堪称神来之笔。然而可惜的是,他还未来得及实施自己的作战部署就被蒋介石调离了淮海战场,这才让我军轻易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如果杜聿明真的实施了他的作战计划,那淮海战役的结果可能会出现逆转。
自解放战争以来,华东野战军在粟裕的指挥下连战连捷,发展空前强大。1948年初,粟裕指挥的华野对徐州一带驻扎的国民党主力部队造成了巨大压迫,使得国民党高层军官们十分惶恐,生怕粟裕向南进攻,消灭他们的主力部队。为了改变目前的糟糕局势,杜聿明作为徐州剿总副司令,开始对整个徐州一线进行计划部署。
他觉得虽然华东野战军势头正盛,但如果正面对上徐州剿总的话,应该不可能轻易取胜,所以国军还没有面临孤注一掷的危险境地。但此时他们绝对不能轻举妄动,一旦主动进攻华野的话,很可能就会被虎视眈眈的中野大军入侵徐州。
杜聿明觉得,此时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先把徐州剿总分散的兵力收缩,寻找机会对华野进行猛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歼灭一小部分华野势力。随后派遣华中剿总的主力部队拖住刘邓大军前来的脚步。
如果刘邓大军选择向华东地区移动,就让徐州剿总和华中剿总合力阻击,让两大野战军无法会和作战,这样就可以牵制住刘伯承的部队。最后,攻破华野部分防线之后,选择“围点打援”战术,等到华野主力来援助,再一举进攻,发动全面作战,收复济南一带。
如果杜聿明真的按照这个计划来布置反攻的话,淮海战役即使我军能够取胜,但必然讨不到好处,即使有粟裕这样的大将能够见招拆招,也将付出惨痛的代价。然而蒋介石却是杜聿明成功路上最大的绊脚石,由于东北战场国军被接连溃败,蒋介石害怕东北失守,立刻把杜聿明调去了东北。而徐州这边有著名的“草包将军” 刘峙接任,结果杜聿明的计划全面停滞,华野部队得到了很长时间休养发展。
等到东北战局结束之后,杜聿明又被调回了徐州地区,负责阻击华东野战军。当时徐州情况已经不如他走之前明朗,但也不是完全没有胜算的可能性。他认为取胜的关键在于不能让中野和华野两大部队联合作战,必须将他们分开各个击破。而且杜聿明还认为,他们需要集中精力消灭中野的刘伯承,因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伤了元气,中野部队比较容易大败,歼灭中野,到时候华野就不足为惧了。
然而他的计划虽好,却没有机会实施,回到徐州剿总之后,他的职位只是个副司令,根本没有权利大手大脚的指挥作战。而且当时蒋介石的命令是优先解救黄百韬,这就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而刘伯承也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将,不可能钻进他的圈套里面。于是国民党淮海战役唯一的扭转机会就此丢失了,淮海战役也成定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