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自然灾害,也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是指1959年至1961年中国经历的一段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根据《红墙大事》书中所记述的内容,这一时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自然灾害、政策失误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 。
1
自然灾害
这三年期间,中国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水和其他气候异常,这些灾害导致了农作物的大面积减产 。例如,1959年全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主要集中在主要产粮区 。
干旱:这是最主要的灾害之一。
从 1959 年开始,中国农田连续几年遭受大面积干旱。如 1959 年 7-9 月,渭河、黄河中下游以南、南岭、武夷山以北广大区域普遍少雨,波及豫、鲁、川、皖、鄂、湘、黑、陕、晋等 20 个省区,受灾范围大。
1960 年北方持续爆发特大旱灾,鲁、豫、冀、晋、内蒙、甘、陕等 7 省区大多自去秋起缺少雨雪,有些地区旱期长达 300-400 天。
1961 年,大旱蔓延黄河、淮河和整个长江流域,河北、山东、河南三个主要产粮区的小麦比上一年最低水平又减产 50%。
洪涝:部分地区也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破坏。比如一些江河湖泊的水位上涨,淹没了大量农田和村庄,导致粮食减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台风:沿海地区受到台风的影响,强风、暴雨和风暴潮等灾害给农业、渔业以及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2
政策上的失误
在这一时期,中国实施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些政策导致了农业生产的严重破坏。由于政策上的“左”倾错误,如过度强调钢铁生产、忽视农业发展、以及公共食堂的平均主义“大锅饭”等,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降低 。
生产瞎指挥:在 “大跃进” 运动中,一些地方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指标,违背农业生产规律,进行不科学的生产指挥。
例如,过度密植、深翻土地等错误做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问题: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片面追求 “一大二公”,搞平均主义,无偿调拨农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公社食堂的管理不善,也造成了粮食的浪费和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3
国家环境
当时的国际环境也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影响。中国在这一时期面临着恶劣的国际环境,包括与苏联的关系恶化,导致苏联撤走专家和援助,增加了中国的经济压力 。
苏联逼债:20 世纪 50 年代末,中苏关系逐渐恶化。苏联单方面终止了对中国的援助项目,并要求中国偿还之前的债务。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国的经济困难,使得中国在应对国内自然灾害和经济建设问题时面临更大的压力。
技术援助中断:苏联撤走了在中国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中断了对中国的技术援助,这对中国的一些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间接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因为工业对农业的支持能力下降,农业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物资的生产和供应受到了限制。
4
粮食征购政策
政府从农村征购过多粮食,导致农村粮食短缺,这也是造成大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
解放初的粮食征购政策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主要有以下阶段及相关政策:
在解放初期,延续了过去的公粮征收制度。公粮是国家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按照一定标准征收的粮食,用于满足国家政权运转、军队供给以及公共事业的需要。
征收标准通常会根据土地的产量、质量以及农户的家庭人口、劳动力等因素综合确定。
有的地区按照土地的亩数和预估产量来计算公粮的数量;有的地方会根据农户的家庭人口数量给予一定的减免额度等。
到1953年,粮食紧张的情况出现,原因包括工业建设使城镇人口增长、农民消费粮食增长、私商影响国营粮食收购以及自然灾害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央决定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农民生产的粮食在扣除自己的口粮、种子、饲料等之后,剩余的粮食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和数量出售给国家。
计划供应:对城市居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城市居民根据家庭人口数量、年龄、职业等因素确定粮食供应的标准和数量,凭粮票等凭证购买粮食;农村缺粮户也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从国家获得粮食供应。
市场管理: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私营粮商只能作为国家销售粮食的代销店,私营加工厂只能接受国家粮食部门的委托加工。
195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迅速布置粮食购销工作,安定农民生产情绪的紧急指示》,决定在全国范围内以乡为单位试行定产、定购、定销(简称“三定”)的办法,后来又要求将“三定”定到农户。
定产即确定全乡每户的常年计划产量;定购是根据定产的情况确定国家向农户收购粮食的数量;定销是确定农村缺粮户向国家购买粮食的数量。
“三定”政策的实施使粮食征购和供应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顾虑,稳定了农民的生产情绪,也为国家粮食的合理调配提供了依据。
综上所所述,三年自然灾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其中包括自然灾害、政策失误、国际环境以及粮食征购政策等 。
推荐《红墙大事》
《红墙大事》详细记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塑造了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中涵盖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政治斗争等多个方面。
史料详实:读者们赞扬张树德在书中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这些资料的披露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新中国历史的机会。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
分析深入:读者评价中提到,作者不仅仅停留在事件的叙述上,更对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种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维度,增强了书籍的学术价值。
叙述客观:许多读者认为,张树德在书中保持了客观和中立的立场,力求还原历史真相,而不是简单地进行道德评判或政治宣传。这种客观的叙述方式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和尊重。
通俗易懂:尽管《红墙大事》是一部历史研究著作,但读者普遍认为其文字流畅、通俗易懂,使得普通读者也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这种写作风格使得书籍不仅适合专业的历史研究者,也适合广大普通读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