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90后对金庸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80后90后的父母也都一起看过金庸的小说改编过的武侠影视剧。
《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鹿鼎记》《倚天屠龙记》《碧血剑》《连城诀》《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
那些年,这些影视剧作品可谓是脍炙人口,异常火爆。
金庸是写武侠小说出名的,粉丝们对金庸的印象或许停留在英雄豪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臆想中。
然而60年代,金庸公开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嘲讽新中国制造出原子弹。
其中有一段是如此:
中央一位负责首长居然说道“即便中国人民全部无裤,也要拥核子武器”。这句话在我们听来,实在是不胜愤慨。
一个政府将军事力量放在第一位,将人民生活放在第二位,那绝不是好政府,我们只希望这只是陈毅一时愤慨之言,未必是中共的政策。
金庸此番话遭到了中国香港多家报刊的批判,《新晚报》《文汇报》《大公报》等诸多文人对他进行围剿。
金庸“礼尚往来”,多次论战之后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金庸为何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这个观点?
陈毅元帅又是如何回应的?
金庸特别擅长用所谓的自己眼中的历史,去演绎自己的思考。
在他的笔下,陈家洛是乾隆的亲兄弟也是名门之后,段誉是大理镇南王世子,虚竹是少林方丈的儿子,袁承志是袁崇焕的儿子,乔峰是契丹贵族萧远山的儿子……
这些名门贵族出身的主角,无论是相貌还是人品能力都非常出众。
“全冠清,陈友谅,朱元璋”等普通人出身的,几乎都是反派。
杨康认贼作父,令狐冲与师父决裂,郭靖的亲朋好友都是朴实无华的蒙古人,名门正派都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邪魔外道却是好人,争取独立不愿被奴役的陈近南是愚忠的代表……
杨过与小龙女,隐居活死人墓,不问世事。
张无忌与赵敏,浪迹天涯,过着逍遥的生活。
韦小宝带着七个老婆退隐,脱离所有组织。
群雄皆退隐,不问国家大事。似乎是金庸武侠江湖的主流。
真的读过历史,应该知道:宋朝的屈辱,元朝的铁血奴役方针,明朝那些事儿,“宁与友邦不与家奴”,走向共和,八国联军侵华,八年抗战,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抗美援朝……
金庸的祖父查文清,当时担任镇江丹阳的知县。
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一位进士,也是他们家最后一位进士。
1891年4月25号,爆发了引起轰动的育婴堂惨案。
查文清亲自到达现场查案,看到遍地惨不忍睹的儿童尸首。
他和知府王仁堪相对痛哭流涕,放走了围攻制造这起惨案的罪魁祸首的那些义士,独自面对洋人和满清朝廷的刁难与报复。
金庸是在1924年出生的,在当时,他们家仍旧显贵一方,是浙江海宁的世家大族。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为了中国的前途,展开救亡图存的各种社会革命活动。
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孙中山……
这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人在历史的长河里大展拳脚。
这时,毫不起眼的毛泽东同志在宣传部任职。
这时,留学法国两年,因参加中国留法学生的爱国运动,被法国警察押送回国的陈毅,刚刚入党一年。
他们谁也不知道,有朝一日,时代让他们相知,却是跨入了不同的河流中。
1927年,汪精卫、蒋介石反革命之后,对共产党人展开了血腥的屠杀。
陈毅参加南昌起义,自此成为共产党军队中的一颗冉冉升起的红星。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此时的金庸才三岁,家族的保护让他感受不到外界的残酷与血腥。
金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远赴剑桥留学。
1942年,金庸就职于《东南日报》,两年后考入重庆国立政治大学外文系。
但书没有念完就被勒令退学,因为他对国民党职业学生有所不满,去教务处投诉。因此被勒令退学。
此时距离抗日战争结束还有三年。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金庸回到《东南日报》继续工作。
三年后,金庸跳槽到《大公报》当英语翻译和编辑。听的是英语国际电讯广播,也就是在当年金庸到了中国香港,自此在中国香港定居。
1950年开始金庸,在报刊上发表武侠小说。
第一部发表的武侠小说是《书剑恩仇录》。
这是一部非常有趣的小说,人物的设定和角色背后所折射出的内涵,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金庸的出身,所接受过的教育,接触过的那些人,走过的那些路,奠定了他的武侠江湖小说的根基。
金庸凭借他写的武侠小说以及报刊编辑的身份,声名鹊起,名声大噪。
1949年10月1日,在金庸离开中国大陆的一年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正面战场,打赢了以美国军队为首的十几个国家联军。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正面战场打赢美国军队,日本难以置信,尤其是没有死于二战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日本老兵。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从那之后他们生活在美国的羽翼之下。
对于战败,他们是不服气的,尤其是对于中国。
但是1950年,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让他们从骨子里感受到,华夏民族正统归位了。
50年代,日本利用抗美援朝的契机盘活了崩溃的经济;中国打赢了立国之战,为中国人民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美国军队忽然意识到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弱,麦克.阿瑟后来留下了一句名言“谁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陆地上正面作战,就是有病”。
而新中国更加意识到,一定要发展核武器,制造原子弹。
1945年,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忽然对解放军发难。
美国军队借由美国记者之口对毛泽东同志放话,他们会对解放军以及解放区使用原子弹。
1950年抗美援朝期间,美国军队再次威胁要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使用原子弹。
毛泽东同志的回应始终如一“无所畏惧”“战争胜利的衡量标准绝对不是武器”。
然而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的所有新中国人民,都受够了这种被核威胁的感觉。
拥有核武器并不意味着要使用,而是为了获得和平。
只要对方手里握着核武器,就有使用的可能。
假如国家安全人民安全都得不到保证,经济发展和民生就只能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50年代的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背景下发起了发展核武器的狂潮。
发展核武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巨难。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以及庞大的科研人群作为支持。
日本在二战结束前,也在研究原子弹。
在关键时刻,德国战败,德国的原子弹科研专家被美国接走。
当时在美国做科研工作的钱学森先生和自己的老师一起,审判了德国的原子弹科研专家。
很快美国制造出原子弹,投了两颗到日本本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原子弹研究被美国军队全部摧毁。
美国制造出大杀器,苏联也不甘落于人后。
从1947~1949年,苏联投入147亿卢布制造原子弹。
有个小道消息,苏联的克格勃特工秘密接触过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将原子弹的制造机密拱手相让。
到了新中国研制核武器,相当于在一张白纸上凭空想象,没有任何外力相助,没有捷径,启动资金也只有几万美金外汇。
从1840年到1949年,解放军接手的时候是一穷二白的底子。家底儿早就被家贼和外鬼一起掏空了。
建国一年后又是抗美援朝,抗美援朝之后又要偿还苏联的59亿债务。
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基础,给出了启动资金以及之后投入的预算,都不可能与苏联和美国相提并论。
领导原子弹制造任务的原本是周恩来总理,后来转到了陈毅元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