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内债,实质上不是债

0
分享至

原创 刘晓博

昨天,“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在全国人大通过,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信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轮“化债”行动,全面启动了。6万亿新增额度,加上此前宣布过的“5年,每年8000亿”,“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瞬间,“10万亿”的标题在朋友圈刷屏。

但大多数人缺少金融,尤其是财政知识。他们对这“10万亿”既兴奋又担忧,大概有以下几个疑问:

1、债务只能转移,不会消失,这种化债意义何在?

2、国债、地方债发行量越来越大,将来怎样还?谁来还?

3、这是放水(印钞)吗?会引发大级别的通胀吗?

下面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下。

存量隐性债务,是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的过程中,由于财政力量不足,通过融资平台等,以各种方式欠下的非正式债务。

正式的地方债,包括一般地方债和专项地方债,都需要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备案才能发行。对于普通的地级市、县和县级市来说,发行正式债券的权限、空间都比较小。

所以各地往往通过旗下的国企,比如城投公司、地铁公司等融资,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信托、委托贷款、债券等,抵押物一般是土地、不动产。

银行贷款利息还低一些,其他渠道的融资成本就比较高,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政府融资,成本更高,加上渠道费,年利息动辄在8%或以上。

地方城投债的总规模接近70万亿,但不是所有的城投债都被上级认定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财政部最新认定的是14.3万亿,列入未来5年化债计划的是12万亿。

这些隐性债的债权人包括:银行、机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或者是工程代建方等。

由于房地产低迷,地方卖地收入大减,来自房地产行业的税收也大幅下降,一些地方连支付利息的能力都没有了,更遑论还本。

如果不化解最困难的那部分债务,不仅会给中小银行带来风险,还会让一批信托产品暴雷,一些债券到期无法偿付,进一步拖累经济。

地方债是各省统一发行的,信用等级仅次于国债。这些债券期限长(专项债一般为15年),利率低(9月份新发专项债年利率2.16%),可以拿到包括央行在内的金融机构抵押融资,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买卖,相当于“准现金”。

所以增发10万亿专项债,卖出去很容易,在市场上是抢手货。地方政府拿到这笔钱,可以替换原来的高息、短期债务,解除警报。通过这种债务置换,可以给地方政府节省大量利息。财政部的说法是,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还可以拯救一批中小银行、信托公司,避免暴雷;让一批代建商拿到政府欠款,用来支付材料费、员工工资,激活一批产业链上的企业,让一批家庭脱困;解决体制内出现的欠薪、降薪等问题。

所以,10万亿新债券的发行意义非常重要,化解了金融风险,解开了“三角债”困局,还可以带动居民消费。

截至2023年末,中国的国债余额是30万亿,地方债余额是40.7万亿,隐性债务是14.3万亿,政府有偿付责任的债务一共是85万亿,占GDP的比重为67.5%,低于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

但不少人还是担心,这么多的债务将来怎样还,谁来还?

政府债务,不存在实质性还的问题。解决办法是发新债还旧债,新债规模高于旧债,就像滚雪球一样,债务规模越来越大。

比如美国2019年末的时候国债余额是23万亿美元,2023年末是35万亿,一轮疫情冲击,让美国国债余额暴增了66%。

美国有3.35亿人,国债平均到每个美国人身上,就是10.45万美元。美国人不喜欢存钱,普通人拿出2000美元都困难,理论上是无法承受这些债务的。

事实上,这些债不用美国老百姓还,也不用美国政府出血,而是滚雪球、发新债还旧债。

中国未来的政府债,也是这种解决办法。

所以,内债从本质上不是债,不用还(只发新还旧),只是记账。

既然如此,政府债可以无限量发下去吗?

也不是,国际上有通行的债务率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政府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太高,可能会影响主权债务评级,到国际市场发债难度会上升,成本要提高。

国际上有所谓的“警戒线”,比如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最好不要超过60%等等。但事实上,这个标准一直在被突破。比如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是118%,几乎是警戒线的2倍了;日本更是接近250%,是警戒线的4倍。

所以,警戒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谁会担心日本国家破产,日本国债仍然有很多机构买。

甚至有人认为,日本政府把负债集中在自己身上,让老百姓负债率降低,楼市长期稳定,是很高明的。

在现代经济体系、金融体系下,经济增长无非是三大部门——政府、企业和个人轮流加杠杆。

房地产出现拐点之后,中国居民家庭厌恶加杠杆,纷纷提前还房贷、降低杠杆。民企、外企也大部分停止扩张。在这种情况下,要拉动中国经济,只能让政府或国企逆势投资,政府投资钱从哪里来?当然是发国债、地方债。

目前中国出现的是典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要启动经济、走出通缩,让更多的人有工作,只能让政府扮演主角,通过发债来拉动经济、改善民生。单方面降息、降准作用不大,只能陷入流动性陷阱。



上图是最近两年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民间投资低迷是毋庸置疑的,国有投资也在缓慢下滑,上图中的红线显然要赶快拉起来才行。

增发国债、地方债算不算印钞,算不上量化宽松?

严格意义上说,只有央行购买了国债或者地方债,才算印钞,因为投放了基础货币,市场里的钱增加了。

最近几个月,央行净买入的国债是5000亿元,开启了新的印钞方式,但总量不算大,尚未启动量化宽松。

如果地方债、国债不卖给央行,只卖给社会上的资金,就没有增加基础货币。但政府发债可以增加资金周转速度,扩大实际投资,提升了社会融资额和广义货币M2增速,也有印钞效果,我们可以称之为“软印钞”。

央行直接投放基础货币,是“硬印钞”。

发这么多国债、地方债,会带来通胀吗?

今天统计局公布了10月的CPI,同比涨幅只有0.3%,比前三个月有所回落。



从上图(蓝线)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年多来通胀率一直挣扎在0%附近,通缩迹象明显。

也就是说,我们正处在冬天,大家都很冷。现在拉来了两车煤炭准备烤火,结果有人忧心忡忡地说:这些煤炭会让夏天提前到来。

所以先不要担忧通胀,现在需要担忧的是如何走出通缩。等CPI突破3%的时候,再谈论通胀的问题。

网上总有一些大聪明,以貌似忧国忧民的方式吸引眼球,你怎么做都不对。对于这些既缺少经济常识,又喜欢哗众取宠的人,可以屏蔽。关注这些人,感受他们的负能量,只能浪费宝贵的投资机会。

我赞成这样的观点:发债不是发展经济的上策;一次性大规模化债的做法,也只能偶尔为之。

上策是激发民间创新、创业的活力;改变预期,降低富人润的欲望;让普通人有钱消费。

但既然病来了,还是要早点吃药,吃够剂量的药,才能早日康复。化债,就比好大剂量的药。

宏观政策终于开始轰油门了,这无疑是正确的。对于经济、股市和楼市,都是利好。

只不过,特朗普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如何巧妙化解,至关重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媒体人:李铁在武汉3000万年薪,可能未全部被定性为行贿受贿

媒体人:李铁在武汉3000万年薪,可能未全部被定性为行贿受贿

直播吧
2024-12-13 10:13:12
李铁被判20年,老婆拒退2.7亿赃款躲在国外,真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李铁被判20年,老婆拒退2.7亿赃款躲在国外,真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华知
2024-12-13 12:25:27
“立即逮捕”决议案通过,尹锡悦被彻底抛弃

“立即逮捕”决议案通过,尹锡悦被彻底抛弃

中国新闻周刊
2024-12-10 19:44:04
港媒爆张柏芝四胎生女,还放出了两条充分证据,女孩生父同样未知

港媒爆张柏芝四胎生女,还放出了两条充分证据,女孩生父同样未知

七阿姨爱八卦
2024-12-13 22:03:55
市民吐槽“基本每条路都在挖”!广东一地最新回应

市民吐槽“基本每条路都在挖”!广东一地最新回应

鲁中晨报
2024-12-13 13:37:12
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

我国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突破7000万

财联社
2024-12-12 11:53:09
前CBA外援:CBA比NBA对抗更激烈;篮球分析还没进入中国

前CBA外援:CBA比NBA对抗更激烈;篮球分析还没进入中国

懂球帝
2024-12-13 17:23:36
萧亚轩法国被偶遇,染一头金发搀着小鲜肉出行,拐杖上镶满了钻石

萧亚轩法国被偶遇,染一头金发搀着小鲜肉出行,拐杖上镶满了钻石

柴叔带你看电影
2024-12-02 14:29:18
1955年,郭沫若发掘明十三陵,为中国考古界带来了一场灾难

1955年,郭沫若发掘明十三陵,为中国考古界带来了一场灾难

西府赵王爷
2024-12-03 11:51:10
1967年北京某医院,女人挣扎两天才咽气,护士:她的手心里有字!

1967年北京某医院,女人挣扎两天才咽气,护士:她的手心里有字!

百态人间
2024-12-12 16:32:28
战报|双杀!山东男篮107:96深圳,陶汉林19分创赛季新高

战报|双杀!山东男篮107:96深圳,陶汉林19分创赛季新高

齐鲁壹点
2024-12-13 21:59:40
疯抢!杭城多家门店售罄下架!网友:看不懂了

疯抢!杭城多家门店售罄下架!网友:看不懂了

钱塘地产
2024-12-13 16:03:10
外交部:中方敦促索马里有关方面早日认清大势 严格恪守一个中国立场

外交部:中方敦促索马里有关方面早日认清大势 严格恪守一个中国立场

新京报
2024-12-12 16:28:03
官宣!晋级名单出炉,吴梦洁领衔,庄宇珊无缘,朱婷妹妹入选

官宣!晋级名单出炉,吴梦洁领衔,庄宇珊无缘,朱婷妹妹入选

跑者排球视角
2024-12-13 12:54:57
2025年迎来极寒时代?科学家预警,明年或大幅度降温

2025年迎来极寒时代?科学家预警,明年或大幅度降温

半解智士
2024-12-10 11:04:58
中国国防部:日方完全没必要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中国国防部:日方完全没必要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环球网资讯
2024-12-13 12:54:04
湖南人,快要“垄断”中国零食业了

湖南人,快要“垄断”中国零食业了

华商韬略
2024-12-13 10:41:07
已经被国家禁止的5个居家物件,看看你还在用吗?真别再买了

已经被国家禁止的5个居家物件,看看你还在用吗?真别再买了

我不是博士
2024-11-12 18:40:11
程潇外号“奶潇”真不是白叫的,网友:童叟无欺

程潇外号“奶潇”真不是白叫的,网友:童叟无欺

娱乐圈人物大赏
2024-12-11 00:15:03
中美俄印耕地面积对比:印27亿亩,美近23亿亩,俄18亿亩,中国呢

中美俄印耕地面积对比:印27亿亩,美近23亿亩,俄18亿亩,中国呢

杨哥历史
2024-12-13 16:34:52
2024-12-14 00:35:00
博闻财经 incentive-icons
博闻财经
原创经济评论,深度市场分析
2693文章数 9070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货币政策调整释放哪些积极信号?

头条要闻

"小白村"数百名白血病友被骗3000万 有人靠喝水充饥

头条要闻

"小白村"数百名白血病友被骗3000万 有人靠喝水充饥

体育要闻

0.26秒错失奥运金牌 唐钱婷:我还有下一个4年

娱乐要闻

44岁宋佳被曝已领证?男方照片被扒

科技要闻

消息称百度发现极越70亿烂账窟窿

汽车要闻

续航超2000公里 十来万买混动轿车看看它

态度原创

旅游
本地
数码
房产
公开课

旅游要闻

吉林市现2024年冬首场五星级雾凇

本地新闻

湘江水荡英才出,剪纸传统绘新颜

数码要闻

三星代号Moohan头显外观公布 酷似滑雪镜将于明年上市

房产要闻

真悬!土拍最后10秒,大华出手拿下丁村城更首宗宅地!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