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人口,关乎未来。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人口不是负担而是资源,既是生产力,也是消费力、创新力。
与人口总量相比,更重要的是人口结构。
出生人口的走势,老年人口的多少,年轻人口的占比,人口流动的方向,决定经济增长、区域竞争、抢人大战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哪些地方出生人口最多?哪些地方人口还在增长?
01
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4》,披露了完整的分省市生育数据。
去年,全国平均出生率为6.39‰。出生率跑赢全国的只有15个,而高于10‰的仅剩下3省。
整体来看,西部地区出生率整体高于东部地区,内陆地区普遍高于沿海地区,欠发达地区明显高于发达地区。
其中,出生率最高的5个省份分别是西藏、贵州、宁夏、海南、青海。
其中,西藏以13.72‰的出生率,蝉联全国第一。
这些省份,除海南外,均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都是多民族聚居省份,历来都是出生率最高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在TOP10经济大省中,只有广东一省出生率跻身全国前十,从而在人口层面与长三角地区有着实质性差异。
与之对比,出生率最低的5个省份分别是天津、辽宁、上海、吉林、黑龙江,集中在东北和东部沿海。
其中,黑龙江以2.92‰的出生率,再低垫底。
东北三省全部在列,并不令人意外。
老龄化率居高不下,年轻人口持续流失,再加上生育意愿相对较低,共同构成东北人口的多重危机。
即使如此,黑龙江2.92‰的极低出生率仍旧令人震惊,已经明显低于日韩。
毕竟,人口危机最为严重的韩国,出生人口仍有4.5‰,而日本还在5‰以上。
黑龙江全省人口超过3000万人,而去年出生人口只有9万人,而死亡人口却多达20万人,每年仅自然人口减少,就足以让全省人口不断萎缩。
更令人意外的是,东部的上海、天津全部在列,而江苏也在倒数之列,这都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这也说明,人口问题早已不局限于东北,就连最发达的长三角都有了“东北化”的迹象。
02
为国生孩,谁是最大贡献主力?
出生率的高低,只能反映一地的生育水平,但不同省份人口总量大相径庭,对全国出生人口的贡献极其悬殊。
西藏、宁夏、青海等地出生率固然一直保持在高位,但由于总人口只有几百万人,能贡献的出生人口几万人,难以对冲大盘走势。
从出生人口来看,广东、河南、山东、四川、贵州的出生人口位列全国前五,其中广东是唯一破百万的省份。
广东出生人口103万,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以占全国8.9%的常住人口,贡献了11.4%的出生人口,堪称“最敢生”的省份。
与之对比,同为全国TOP5人口大省的山东、河南、江苏、四川,出生人口都不足70万人。
而在六七年前,山东、河南一度轮流问鼎生育大省之位,出生人口高峰时期多达170万之多,如今早已不复当初。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一省的出生人口,超过了江浙沪“包邮区”的总和,对全国生育大盘的贡献之大可想而知。
要知道,长三角的江浙沪“包邮区”总人口规模高达1.76亿人,为广东的1.4倍,但出生人口合计不到90万,不及广东一省。
同样可以对比的是,广东一省的出生人口,相当于东北三省总和的3倍以上,而广东总人口只比黑吉辽合计多了30%左右。
可以说,低老龄化率+高出生率,让广东拥有了一个其他省市不具备的优势:养老金极其充沛,足以补贴半个中国。
就此而言,广东的出生人口第一大省,对于全国的贡献,相比GDP、工业、外贸上的第一更为重要。
03
广东,为何比江浙沪“更敢生”?
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生活越富裕,城镇化程度越高,社会越社会越开放,观念越进步,生育意愿就越低,发达国家的经历已经证明这一点。
西部省份与沿海省份出生率的悬殊证明了这一点,而江浙沪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走势也验证了这一点。
然而,广东,却成了唯一的例外。
在广东,无论是广府地区,还是潮汕地区,出生率普遍都高于全国水平,深圳出生率位居各大城市之首,而汕头的出生率也稳居普通地级市前列。
其一,孔雀东南飞,广东拥有大量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出生率,而拉低了老龄化率。
人随产业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东成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和工业第一重镇,大量外来人口不断涌入。
这些人又以年轻人为主。在不断抬升人口总量的同时,还让广东保持着相对独特的人口结构。
因此,广东既是出生人口第一大省,也是老龄化率最低的3个省份,而全国最年轻的10大城市,广东占了半壁江山。
其二,汕头等地出生率位居前列,得益于浓厚的生育文化。
中国本来就有着“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山东一度就因生育文化浓厚而著称,但在现代化的冲击之下,几乎被冲击得七零八落。
潮汕地区为何还能保持至今?
从历史层面来看,根究汕头大学学报发布的论文分析,潮汕地处国角省尾,地少又有大量流民涌入,因此,人们为了争夺生存空间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族群落,共同抵御外敌。
在这种宗族文化的影响下,潮汕人非常重视子嗣的传承,为了家族后继有人与自身家族的壮大,逐渐形成了“多子多福”“生孩须生男”的生育观念,并延续至今。
其三,历史上,生育政策执行力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未来几十年的生育格局。
20多年前的政策,足以影响到20多年后的生育格局,一个表现是江浙沪地区的育龄人口远远低于广东。
一度持续了数十年的限制性生育政策,对于不同省份影响不一。国企为主的东北最为严格,而江苏则诞生了众多“样板县”。
与之对比,潮汕地区借助相对完善的宗社传统,在特殊历史时期,形成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机制,为生育政策提供了一定弹性和缓冲空间。
而面对新观念的冲击,潮汕地区也得以在传统的方寸之地,尽可能留存传统生育文化,从而成了最爱生孩子的区域之一。
即使如此,广东出生人口相比高峰时期也出现明显下降,这是需要注意的。
而鼓励生育,只靠一个广东,远远不够。
04
出生人口大变局,对于省市经济会带来哪些影响?
一地的人口增长,一方面靠的是自然增长,另一方面则是机械增长,即人口流入流出带来的变动。
过去,几乎所有省份人口都能保持正增长,正是得益于自然增长的贡献,但当出生率下行,多地自然人口负增长,能依靠的只剩“抢人”一条路。
换句话说,人口大盘见顶,人口竞争沦为“零和博弈”,绝大多数省份都要面临负增长的困局。
一些出生率较高的地区,靠着自然增长,还能对冲人口外流的影响,西藏、宁夏、贵州、海南等地都是如此。
反观面临双重流失困境的东北,人口萎缩已经持续了十几年,最突出的当属黑龙江。
高峰时期,黑龙江常住人口达到3833万人,而如今一路下滑到3062万人,减少了近30%。
而经济产业发达的东部地区,则能借助外来人口流入,对冲自然人口负增长的影响,这在江苏、浙江、上海、北京等地体现得尤为明显。
作为中国人口第四大省、经济第二大省的江苏,去年人口增加11万人,其中来自自然增长的贡献为-23.3万人,而人口净流入的贡献多达34.3万人。
广东则是少数集自然人口、人口净流入两者为一体的地方。
广东既是生育大省,也是人口流入大省,外来人口主要来自广西、湖南、湖北、贵州、江西、河南等省份。
因此,当人口大盘趋于见顶,抢人大战只会更加白热化,零门槛落户基本已经成为常态,户口的含金量正在急速缩水。
未来,只有经济发达、产业一流、公共福利完善或或生活环境一流的地方,才能真正抢得到并留得住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