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砥平里为何撤:彭总并不管韩邓之争谁对,而是察觉到美军新战法(上)

0
分享至

砥平里之战的争议,我们讨论过很多次了。

论者大多数把注意力聚焦到韩先楚和邓华之争,尤其喜欢从结果论,先打横城造成力量分散,战斗力削弱,导致打砥平里力量调集不够,没有吃掉美第23团战斗队。

进一步导致无法达成第四次战役部署,没有打乱美军整个进攻部署。

似乎,按韩先楚意见先打砥平里,就能实现原有意图。

那么历史真相是如此吗?

一、韩先楚与邓华意见的优劣

简要复述一下韩邓之争的背景。

第三次战役结束之后,联合国军迅速发起反攻部署,动作非常迅猛,准备非常充分。志愿军部队尚未获得休整补充,即面临被强敌追击的严峻形势。


在硬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志司决定采取西顶东反的打法,以三十八军和五十军在西线打阻击拼消耗,拖住美军主力。而以东线中线各军实施敌前反击,计划在找到较弱的韩军痛打一下,撕开敌军整个进攻阵线的口子,打乱其部署,进而动摇联合国军阵线,彻底粉碎其进攻。

在此背景下,志司在选择东、中线反攻的具体方向上,发生了著名的韩邓之争。

横城和砥平里两处,都有敌军比较突出的部队。

横城方向是韩军第5师、8师,砥平里方向是美军23团两个营(此情报系误判,实有经过加强的美军23团和法国营共约6000多人)。

这两处敌人都符合我军一贯打敌突出部的要求,区别是韩军好打,美军难打。

邓华主张打横城,从软杮子开始捏。韩先楚认为砥平里是联结东西两线的要害部位,打掉这一股敌人可以更快动摇美军整体部署。

实际上先打哪里,从彭总开始决策时就已犯了选择困难症,不知打哪里更好,彭总发电询问韩邓,打何处为好。

第一二次战役都是选择韩军作为突破口,打开敌阵线之缺口,然后乘虚而入,向美军主力侧后发起迂回攻击,造成其整个部署的混乱。

从这个经验出发,邓华主张的横城反击战无疑显得顺理成章,更容易实现。后来的战果确实也证明了邓华方案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邓华的思想偏重于经验型,善于挖掘经验、利用经验,但对急速变化着的朝鲜战场形势有点跟不上。善于稳控大局,这是他的领导力所在。

韩先楚没有执着于先打韩军尽快撕开敌阵线的缺口,走出了作战经验的舒适区。他在战术上有一定的先进思想,善于从规律上、原理上抓问题关键,这是一种高明的战术思想,最善于适应战争,代表了当时军中最高水平。

从这个意义上看,彭总对韩邓二人的分工似乎错了。

西顶东反,西线承受的压力固然很大,但指挥层面难度不大,死守,不需要太灵活。东线和中线承载的任务更重,要在万军丛中抓住敌人破绽,非常考验指挥员应变水平。应急应难能力并不是邓华的特长。

那么,如果真由韩先楚指挥东线,能否达成第四次战役的目标呢?这个要分两步看,第一步,能不能在美军援兵到达前拿下砥平里。第二步,能不能进行更深远的追击撕裂。

今日荐书,这是笔者几年前出的一本关于南北朝的历史科普小书,摘选南北朝历史上比较经典的瞬间,老少咸宜,喜欢的可以收来看看。

二、砥平里大概能攻下

韩先楚指挥风格以迅猛激烈著称,极善于把握战机,在短时间内发现敌我优劣对比及变化,或者弥补本军不足,或者发现并抓住敌军缺点。

如果他来指挥,正好可以弥补砥平里前线指挥的两个不足。

我们从两个点来观察一下。

第一是对敌人决心判断的失误。

简而言之就是敌人到底想逃还是想守。

我们看一看那个著名的历史节点,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越过四十军军长温玉成,直接给四十军119师下达作战命令。

邓华是“邓指”的最高指挥员,是志愿军总部的方向指挥员,同时又是志愿军副司令员,直接指挥师一部部队并不算错,但错在邓华的判断。

当时到达现场的部队有5个团,分别是四十军的119师的356团、357团和四十军120师359团和四十二军125师375团,四十军炮兵团。

邓华要求119师组成前指,统一指挥这5个团围歼砥平里之敌。

119师师长徐国夫提出不妥,说:

第一各团彼此不熟;

第二时间太仓促还没有好好侦察战场;

第三,敌情似乎不准;

第四,等119师主力355团也到达砥平里之后开打,把握更大。

邓华虽然明白,但认为砥平里之敌坚守之志不坚决,有逃的迹象,打一打就能击溃之甚至歼灭之。

但邓华没有想到,他作为志愿军指挥员,能参与到这场战斗的决策,敌方高级指挥员呢?会不会也参与到决策?会不会也横下一条心死拼到底?

真实情况正好与邓华设想的反着来,这个团级战斗队的去留问题,引起了自23团指挥部到第2师再到第十军的注意,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乘坐直升机来到砥平里,与23团团长弗里曼商量下一步行动。


砥平里23团战斗队不愿打,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也不愿打,主张撤,结果事态引发空前高级别的关注,李奇微亲自给23团战斗队定下了死守到底的战斗决心。

邓华料敌不到位,决策上有很大失招。

如果换成韩先楚指挥,大概率会从最坏情况着想,进而做好我军战前准备,至少要多储备一些进攻力量,哪怕是多一个步兵团或者多一个炮团,拿下砥平里的可能性会大很大。

第二是临场指挥的严重失误。

第一天晚上占领了部分阵地,按惯例到天亮就要适度放弃一些阵地后撤,以免被敌人重火力和轰炸杀伤。但因为进攻迟缓,拿下这部分阵地很不容易,邓华打破惯例要求坚守阵地,等晚上再度发起攻击。

结果,2月14日白天,惨剧发生了,敌军在可以目视的超近距离下,使用重炮和坦克以及飞机,对准我359团3营坚守的阵地进行反复覆盖轰炸,3营几乎全部阵亡。

这是一个失误。

第二个失误,邓华以为成立前指让119师师长徐国夫统一指挥,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徐国夫指挥的很不顺畅,战前开会,共有5个团长,只来了3个。另外两个团不是很愿意在119师指挥下作战,徐国夫直到晚年回忆时仍很清晰地记着这件事,120师的359团政委肖锡三来开会,说他们团长不来。四十二军125师375团更过分,团长政委都不来,只派了个副团长来。

都属于跨军、跨师的单位,不服气、不配合是人之常情。邓华虑不及此,可谓失误之极。

造成了什么后果呢?

未完待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有历史
有历史
专注有质量的历史推介
253文章数 4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