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学生听书(D:tingshu2018)
一个班级中,总有一些孩子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在学习中苦熬,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健康,但成绩始终不见起色。
这类孩子并非笨,只是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导致学习吃力。
正如洛克所说:
“一切教育归根结蒂都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孩子间的差距就是习惯的差距,养出优秀孩子的前提是培养好习惯。
三等生拼体力,中等生拼努力,上等生拼习惯。
父母前期重视孩子习惯养成,后期教育省力又省心。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人民日报推荐的这4个好习惯,再忙也要读一读!
01
提前规划
“布利斯定律”告诉人们:
计划是做事前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计划,行动很可能会变成一盘散沙。
诚然,成功起源于好的规划,比起天赋,计划更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
你知道张焕腾吗?
他用两年时间考入清华大学,被网友称为“最励志中专生”。
逆天改命的背后除了他那份倔强和不甘的信念,明确的目标和提前规划能力是他实现梦想的之助力器。
进入中专后,他给自己未来的规划是:先上本科,再考研究生,最后考取博士。
于是,他开始制定学习计划,把每一门学科进行细致分类,有针对性地吃透专业知识。
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点睡觉,上课永远坐在第一排,图书馆和自习室都是他努力读书的身影。
2020年,他如愿考上重庆医科大学,完成了第一目标。
大学阶段,其他同学处在放松和享受状态,他却立即投入到下一个目标。
去年4月,他凭借优异成绩成功圆梦清华,火上热搜,引人称赞。
学习上目标明确、合理规划的孩子,每天进步一小步,时间复利下便能迈出一大步,蜕变成更优秀的自己。
莎士比亚说过:
“计划是明天的种子,所以要从今天就开始种植。”
你怎么规划今天,就收获怎样的明天。
不怕孩子学习有短板,就怕不制定弥补短板的学习计划。
那些在今天狠抓短板的孩子,才有将短板转为优势的可能,反之只能节节败退。
从以下两点做起,教出做事有目标、凡事有规划的孩子:
1、目标导向,合理规划。
为孩子灌输以目标为导向,运用逆向倒推法制定学习计划表的观念。
比如孩子成绩想稳定在班级前五,就要帮助孩子分解实现目标的学习事项,细化到日计划、周计划和月计划,尤其要安排好薄弱科目学习任务。如果想要英语成绩好,就要做到每天至少背20-30个单词。
2、及时监督,坚持复盘。
家长日常要做好督促工作,制定好的学习任务,就要认真对待,不能纵容孩子讨价还价。
刚开始时,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复盘小卡片,将每天完成情况记录下来,遇到没有完成的任务,等孩子分析原因好商量调整对策。
02
广泛阅读
近年来,新高考政策陆续落实,也对莘莘学子提出了新的要求。
比如,考试范围不局限于课本内容,从学习深度到学习广度转变,考察孩子的知识储备量,以及平时文学积累。
试卷内容由阅读理解和作文两大部分组成,基本去除基础知识,文字材料量大。
平时课外阅读匮乏的孩子,考试极有可能连题目都看不懂,试卷都答不完,何谈在考场上笔下生辉?
著名教育家张桂莉曾表示:
“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好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影响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甚至是学习兴趣。这就导致孩子成绩差,家长一想到孩子学习就头疼。”
为此,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提醒广大家长:“新高考后,高考区分度主要在语文。”
多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开封高中文科第一学霸李昶,高考语文135分,单科成绩全市第一,他的语文老师说:“李昶同学博览群书,阅读量非常大,这对他的语文学习帮助很大。”
孩子最优质的“课外补习班”莫过于大量阅读,积累词汇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孩子最宝贵的“品格养成师”莫过于坚持阅读,训练专注度的同时提升理解能力 ;
孩子最滋补的“精神营养品”莫过于博览群书,活跃头脑的同时扩充知识容量。
先有好的阅读习惯,再有优异的成绩。
父母想要养出一个爱阅读的孩子,就要未雨绸缪,从小抓起:
1、设立家庭阅读角,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孩子。
家里的书房,胜过价值百万的学区房。
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能让读书自然而然发生,家长不用刻意监督就能养成爱阅读的孩子。
比如在阳台、客厅布置温馨的阅读角,带孩子一起去图书馆选购书籍,让他们按照喜好分门别类放置不同类型的书籍。
2、鼓励孩子大声朗读,持续输出。
大声朗读的好处就是孩子会关注自己朗读的内容,阅读时不易走神,有助于记忆书中故事情节。
另外,孩子阅读完毕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每天写200字左右的阅读感想。
输入输出相结合,阅读效果方能事半功倍。
03
勤于思考
茅以升说:
“人的大脑如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只懂得闭户读书,不善思考的孩子,往往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佳。
久而久之,单一固化的思维模式无法应对初中复杂知识,做不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学习成绩自然差强人意。
做题多思考,探究深层原因和规律,才能将零散的知识重新归纳、整理。
死记硬背得到的知识最容易遗忘,经过思考后的融会贯通最是记忆深刻,聪明的孩子都懂得让思考走在前面指引方向。
正如波尔克所说:
“学习不思考相当于吃饭不消化。”
思考是学习的制胜法宝,用错误的思路解题,计算的速度再快,答案也不会正确。
每一位学霸的学习秘诀,都离不开善于思考的习惯。
重庆高考学霸李智以719分考入清华,他分享给学弟学妹们的学习经验是:“做题不在量多,思考才是第一位的。”
原来,为了找到更好的解题方法,他会从各个角度思考同一道题目。
遇到难题时,他会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哪个步骤出错了,反复推演直到发现问题。
同一个班级,同一个老师,正是他们平时注重思考、分析和总结,才能取得比其他同学更好的成绩。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家长要少多两件事:
1、不打击、不贬低。
有些家长为了避免麻烦或是树立权威,总是习惯性扼杀孩子的想法,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只接受、不探究的人。
耶鲁大学教育学教授给出家长保护孩子思辨力的建议就是——好好回答孩子的问题。
从今天起,带着鼓励和惊喜的语气回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并期待孩子的下一次提问。
2、不盲从、不比较。
郑渊洁说:“好的教育者应该用50种教育方式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个方法教育50个孩子。”
面对孩子择 校、补习班,家长不能人云亦云,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做好准确判断。
最好的教育是以身作则,家长做事有主见,常思考,用好的品质影响孩子。
04
保持自律
俗话说:懒字当头,万事具废。
无论多聪明的孩子,一旦被懒惰支配,他就一无可为。
学习这场马拉松,笑着赢到最后的必定是始终保持自律的孩子。
有一次和朋友小响聊到自律话题,她讲了一件事情,令我印象深刻:
她说小区对面楼新搬来一户人家,经过她的多次发现和验证,那户人家有一个大约12岁的女孩,每天早上六点多女孩站在书桌前或早读或写字,晚上十点她的父母轮流陪着女儿学习。
一开始,她单纯地以为小孩写作业拖拉。时间久了才发觉,原来是自律的父母教出了自觉学习的孩子。
朋友感慨:
“我连四五岁的孩子都不如,每次都是间歇性自律,瑜伽课没能坚持去,买的书看了一半就落灰了,潜移默化中还给儿子做了反面教材。”
自律,归根到底是每个人与自己的一场人生博弈。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拼出来的高光。世上所有的优秀背后,都是苦行僧般的自律。
身为普通人的富兰克林,虽然他只在8岁-10岁时上过两年学,但依然坚持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学习,依靠自律和勤奋,完成了很多人几辈子也无法达到的成就,影响美国200年。
不努力,心就颓废;无自律,心就放纵。
学习上的自律能抗衡天性贪玩的孩子,避免懒惰趁虚而入。
十年后,自律和不自律的孩子逐渐拉开差距,它能托举你进入一所好学校,与更优秀的人同行,过上自由的生活。
正如罗翔老师所说:
“书再难背也就几个月,跑步再累也就五分钟,题目再难也会有解法。坚持自律,你就比别人优秀。”
自律就像“飞轮效应”,一开始你需要使出很大的力气,才能让静止的飞轮旋转起来。
等到飞轮转动得越来越快,达到某个临界点之后,便无需再费过多的人力,飞轮依旧快速且持续地转动。
很多人觉得自律太难了,但只要你每天告诉自己“再坚持一天”,等到过了临界点,自律就不再痛苦,而会内化为你的日常行为习惯,不动声色地改变着你。
教育这片田野,自律的种子靠内外驱动力浇灌后破土发芽:
1、前期凭借外驱力。
自律习惯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养成,前期父母扮演好管教者角色,用规则和规矩帮助孩子克服惰性和懒散。
2、后期唤醒内驱力。
家长觉得孩子开始能自主分配和管理时间后,就要适当放手,给孩子自主权。
《中庸》有言: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句话概括了学习的五个阶段,意思是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探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
即学习上要有规划、常阅读、勤思考、去行动。
提前规划,能让孩子始终保持排除干扰、成竹在胸的从容;
广泛阅读,能让孩子始终保持以理明事,启迪自己的聪慧;
勤于思考,能让孩子始终保持逢山开道、遇水造桥的钻劲;
保持自律,能让孩子始终保持滴水穿石、持之以恒的韧劲。
作者介绍:木槿妈妈。本文首发中学生听书(ID:tingshu2018),中小学免费有声平台,听海量必读名著、必背古诗词。百万父母的教育宝典,更多教育干货文章,欢迎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