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国家对钱学森到底有多重视?看看他两个保镖的身份,就懂了

分享至

1954年4月,中、美、英、苏和法国五国在日内瓦举行了一场重要的国际会议。

在我国代表启程前,周公特别向中国代表发言人黄华叮嘱道:一定要求美国政府,必须归还扣留的中国侨民和留学生。

而在所有被扣留的留学生中,中国最想得到的无疑是钱学森。

当时我国之所以那样的笃定和强硬,一方面我国逮捕和拘押了美国来华的十余名间谍,另一方面我国也掌握了美国扣押我留学生的证据。

在周公的叮嘱下,黄华一经提及此事,美国一时心虚乱了阵脚。

后来在我国步步紧逼和给予了美国巨大的代价后,美国也为了其在国际上的颜面,最终妥协了,释放了所有被扣押的侨民和留学生。

钱学森,亦是其中之一。

5年漫漫归国路

当时美国之所以扣押我国的留学生,尤其是钱学森,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想让这些科学家为我国所用。

美国人清楚的知道这些科学家背后巨大的价值,他们的回国势必会带动中国科技和军工的发展。而这一点是美国最不想看到的。

关于钱学森的价值,美国的一位上将曾经这样评价过:

“我宁愿枪毙他,也不让他回到中国,他一个人的能力能够抵得上美国海军陆战队五个师”。

话说,钱学森自1935年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留学后,一直居住在美国,他凭借其在物理学上的天赋,在美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当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第一时间就想回到祖国报效中国,而其正准备收拾行李回国时,美国却以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拘禁关押了。

后来,在加州理工学院恩师的帮助下,并花费了1.5万美金才将其保释出来。

即便如此,当时钱学森依然没有自由,在美国时时刻刻都有专门的人盯着他,无论吃饭、睡觉、还是外出。

钱学森被“监禁”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5年了。

一天,钱学森一家在享用晚餐时,他意外地发现了一份中国画报。

在那份画报中,他赫然看到了他父亲的至交好友——陈叔通。这一意外发现,瞬间点燃了钱学森心中深藏的归国之情。

他立刻找来一张香烟纸,急匆匆地在上面写下了一封信。写完后,他先是将信寄给妻子蒋英,然后让妻子转寄给比利时的妹妹蒋华。

接着,蒋华再将信寄到中国,最后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接收后,再转送给陈叔通。

这样一来,当时我国高层才知道钱学森被困的现实,同时在信中也深切地读到了钱学森拳拳的报国之心。

于是,才有了文章开头“营救”钱学森的计划。

钱学森的“2个保镖”

1955年,钱学森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

即使自己浪费了整整五年才回到祖国,但一提到为祖国作建设,钱学森便满是精神气。

钱学森深知,无论是发展国家的科技还是国防力量,最关键的便是大量的人才,而这在国内是最稀缺的。

为此,他一边搞着科研工作,一边开始着手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一举一动竟然落入到了美国间谍的眼中。原来自钱学森归国后,美国一直不想“放过他”。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