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时报创刊30周年特刊丨塑造立体多元传播新格局 有效提升智库媒体影响力

0
分享至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曹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这为我们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经济时报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研中心”)主管主办的报纸,自1994年11月创刊以来,一直坚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以经济报道为核心,见证并推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同时,顺应媒体技术发展和传播方式变革的新趋势新要求,中国经济时报自身的创新转型也在持续进行。

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

打造一流智库媒体

近年来,中国经济时报牢牢抓住“智库媒体和媒体融合”这个“牛鼻子”,积极应对挑战,不断探索创新,搭建起多元化、立体化的智库媒体传播矩阵。

中国经济时报拓展新的传播渠道、探索新的传播方式,一方面注重自身创作和传播能力建设,另一方面加强与各类媒体平台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新媒体运营质量和水平。目前,中国经济时报已经构建起集“报网微端”于一体的综合性传播体系,形成了包括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社交媒体账号,涵盖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内容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2018年,中国经济时报获得了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颁发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2021年,中国经济时报全媒体平台入选《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这为中国经济时报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已入驻今日头条号、学习强国号、百家号等16家主流新媒体平台,全年向各大新媒体合作平台推送稿件近60万篇。

在新媒体报道方面,中国经济时报的新媒体作品数量和质量连年提升,力求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在2024年报纸改版中,中国经济时报新增了“中时视说”“一周视点”“政策导航”“寰财速览”“智库头条”等可视化栏目,以图说数、以图说事,将抽象的数据和呆板的资讯转化为直观的图像,帮助读者迅速把握关键信息。这些栏目在报纸和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同时,中国经济时报还利用H5技术进行新闻报道的呈现,增强了与读者之间的交互。多元化的报道模式更加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提升了新闻报道和智库成果的可读性与吸引力。

截至目前,中国经济时报全平台粉丝数稳步增长,其中微信公众号的粉丝数达25.6万,官方微博的粉丝数达81.6万,今日头条号粉丝数目前已达97万,百家号粉丝数达18.7万,西瓜视频号粉丝数达96万。2024年以来,中国经济时报各类新媒体产品(含视频)浏览量“10万+”稿件已达80余篇(条)。

打造特色智库栏目

提升智库媒体影响力

在建设智库媒体、推进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时报以“智库媒体影响力提升”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优化内容生产流程、提升内容质量,以移动优先、融合发展为基准,切实提高用户的阅读体验和增强用户的黏性,有效提升了智库成果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中国经济时报原创内容生产从以写为主,向以约、编为主进行战略调整,原创内容结构实现“一减三增”,大幅度减少宽泛性、一般性解读报道,增加高端访谈、行业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增加观点鲜明、思想性强、权威性高的专家约稿,增加系列深度原创智库报告。以智库报道策划引领,完善“TOP”机制,紧扣热点焦点问题,着力打造“国研要论”“国研视点”“智库论道”“DRC智库建言”“智说改革”“焦点智说”“智库·理论周刊”“智库·数据”“智库要览”“智库报告”“中时调查”等精品栏目和版面。

中国经济时报智库型媒体转型向纵深推进,媒体融合工作不断深化,影响力提升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以来,媒体融合类稿件数量不断攀升。截至目前,中国经济时报媒体融合类稿件数量已达40.61%。网站、微信、微博等各大新媒体合作平台均增加了音视频、H5、可视化的作品比例。

自2016年以来,在中国行业报协会组织的中国产经新闻奖评选、中国经济传媒协会组织的中国经济新闻奖评选中,中国经济时报共获得51项一、二、三等奖。2019年,中国经济时报获得中国经济传媒协会颁发的“中国创新经济媒体奖”。2022年,中国经济时报网络新闻专题作品《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在第33届中国经济新闻奖评选中荣获融合报道类三等奖,该专题同时入选中国行业报协会“首届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提名案例。2023年1月,在搜狐举办的“优秀地域媒体榜单”活动中,中国经济时报上榜全国“资讯互动热力榜”,排名全国第二十位。2024年初,中国经济时报系列报道《高端智库资政建言故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解盘年中经济》分别荣获全国行业好新闻大赛一、二、三等奖,中国经济时报网络新闻专题作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荣获融合报道三等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中国经济时报的战略调整和创新转型息息相关。

拥抱传播技术变革

赋能媒体融合发展

媒体融合发展乃大趋势,它既是传统媒体行业适应新时代信息传播需求、提升传播效能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这一进程不仅涉及内容生产、传播渠道、用户服务等多个层面的深度融合,更离不开技术的有力支持。

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媒体打开发展新局面获得了强劲的源动力。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时报积极求新求变,紧跟技术变革步伐,努力探索新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

2023年10月,中国经济时报采编系统全面升级,启用了功能覆盖“舆、策、采、编、发、评、传”全流程,包括大数据监测和绩效考核系统的智能融媒体平台,为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2024年两会期间,中国经济时报创新打造AI数字主播人“时欣欣”,通过“欣欣观两会”“欣欣说两会”两个栏目,发布系列视频报道内容,取得了较好反响。

探索运营新模式

持续推动转型发展

在新媒体运营方面,中国经济时报注重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创新的运营方式和管理模式。

中国经济时报以新人、新机制、新平台开辟融合发展新赛道,新设中时财经、中时融媒品牌,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中时财经已在房地产、科技互联网等领域形成显著影响力。中时财经发布原创图文288篇,多篇稿件阅读量达到“10万+”,稿件篇均阅读量突破4万;发布原创视频1290个,单篇短视频播放量峰值达“360万+”。中时融媒工作室特别策划了“智说·观势”“中时问策”“中时观势”等系列融媒体访谈产品,辨析经济发展态势,高效传播智库思想,目前已发布相关视频50个,播放量达“100万+”。

作为国家高端智库旗下的智库媒体,中国经济时报还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内外部资源,搭建起智库成果交流、转化和应用的平台。通过组织论坛、研讨会、讲座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经济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

在坚持智库型媒体战略方向的基础上,中国经济时报从构建新型商业模式的逻辑出发,深入分析目标客户、价值提供、盈利模式和竞争优势,有效整合资源、创新产品服务,培育基于自身禀赋的可持续竞争优势。现已初步构建了以内容影响力变现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持续推动中国经济时报社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

30年的风雨兼程,30年的坚守与创新,中国经济时报成为中国行业媒体领域的一张亮丽名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经济时报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服务国研中心主责主业,努力构建智库成果传播全媒体平台,勇于创新发展思路和方法,围绕国研中心高质量研究成果传播,发挥好覆盖全网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功能,不断提升智库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时报力量”。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经济时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经济时报
国研中心主办的综合性经济日报
40597文章数 6375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