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宣布!神舟十八号搜救回收任务进行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东风着陆场所有搜救力量和装备设备均处于良好状态,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具备执行搜救任务的条件,静候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凯旋。
所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已经进入到了返回倒计时了,这是值得期待的。
当然,在返回前,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还在进行在轨任务交接,下面就先说明一下交接问题,再来说明一下关于返回的问题。
中国空间站6名航天员同飞,在交接什么任务?
的确,对于6名航天员同飞,是我国空间站少有的情况,主要是每一次任务都是在交接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而在轨同步飞行的过程之中,主要的交接任务有哪些呢?
第一、对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来说,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期间,可以说学习了不少的技术,并且这些技术对未来我国空间站发展也是具有帮助的。
同时,针对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来说,也可能存在一些需要的技术,比如:进行太空防护措施的提升,这些技术操作就可以交接,然后让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在执行同类型的任务时候,就完全可以快速上手。
第二、交接太空的物资问题,在我国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执行任务期间,对消耗的物品要进行太空归类,运输到货运飞船之中,还剩余多少物资,需要交接给神舟十九号乘组继续利用,当然,这些交接物资之中,也就包含了第三个点。
第三、实验等交接,比如在太空之中还要继续做什么实验,需要什么物资等等,需要交接,特别是一些长时间,不能中断的实验,这个交接很重要。
除此之外,还有太空钥匙交接等等,这些都是神舟十八号,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轨进行交接的东西。
而在交接完成之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也就返回东风着陆场了。
而此前也给大家说过,整个交接任务时间飞行是5天左右,那么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也就可以确定返回时间了。
神舟十八号返回时间确定!夜间搜救难度多大?
没错,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返回时间确定了,按照时间来说,预计是在11月4日返回东风着陆场,不过,这里不方便透露具体的时间,最多给大家说明一下,是凌晨,大家以航天中心为准就行。
而从我国发布的东风着陆场准备工作情况,不少人应该也可以看出来什么时间点,那就是此次任务的难点是暗夜和低温条件下,目标搜索发现难、到达着陆现场难、救援现场保障要求高。
这说明什么?那就是本次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是夜间返回,那难度肯定不小的。
只不过,他们也指出了,那就是在此前夜间搜救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着陆现场照明保障手段,为航天员准备了睡袋、盖毯等御寒物资。
同时出动医监医保车,确保在低温条件下也可以为航天员提供医监医保场所。
所以,神舟十八号返回时间确定,是在夜间执行,这也说明了其难度较大,这对我国东风着陆场的搜救人员来说,也是一次高难度的挑战。
而上面也提到了,我国此前也执行过夜间任务,那就是在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我国也是针对这方面做过布局,这也说明了问题不大了,毕竟也不是首次进行这样的任务了。
所以,相信我国搜救人员,可以完美执行整个搜救任务,大家一起期待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们的返回吧。
虽然夜间挑战难度不小,但我国已经公开宣布了,所有东风着陆场已经准备就绪了,那完全没有问题了,大家可以放心。
真的这一次任务就是,不少朋友一觉醒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已经成功发射。
而接下来,一觉醒来,我国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又带返回东风着陆场了,这就是奇特的点。
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会面对什么?
航天员返回过程的挑战的确也不少,将经历分离、制动、再入、减速、着陆缓冲阶段,这些不仅是针对航天员,也是针对我国技术的再一次挑战。
但对于我国强大的航天技术来说,这些挑战可以说都没什么问题了,虽然是非常惊险,但我国每一次都是完美执行任务,那么神舟十八号航天员返回,再次经历这个过程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了。
这里我就说明一下调整过程就行,其他没什么。
但综合性来讲,主要分为4个大体阶段更好说明。
第一阶段、分离与制动阶段,飞船在与空间站组合体分离后,再飞行几圈就会进入到返回地面过程。
之后,位于前段的轨道舱与中段的返回舱推进舱组合体分离,返回舱、推进舱两舱组合体再通过制动变轨,使舱体从近400公里的圆形轨道变成近地点低于100公里的椭圆轨,随后,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返回舱再入地球大气层,推进舱在穿越大气层时烧毁。
第二阶段、再入阶段,飞船再入之前,舱上自带的发动机会将返回舱调整为大底朝前的配平状态,以升力控制的方式再入。
再入的过程中,返回舱和大气层空气剧烈摩擦,形成包裹住返回舱的等离子区,造成地面与舱体之间信号中断,这段时间被称为“黑障区”,在这个过程中,地面无法通过任何遥控方式对飞船进行控制,依靠飞行器全自动处理。
第三阶段,减速阶段,在距离地面40公里左右时,飞船已基本脱离“黑障区”。
返回舱上安装了静压高度控制器,通过测量大气压力来判断所处高度,当返回舱距离地面10公里左右时,静压高度控制器会给出一个信号,引导伞、减速伞和主伞相继打开。
另外,为防止减速伞和主伞张开瞬间承受的力太大,在开伞时会处于收口即半打开状态,工作几秒后再完全打开。
同时,为了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提高回收着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返回舱上还配置了备份的一个降落伞。飞船一旦检测到故障,就会按照预定程序切换到备份的降落伞工作状态。
第四阶段、着陆缓冲阶段,防热大底与侧壁的防热材料是飞船进入大气层后的“铠甲”,等主伞完全打开后不久,返回舱就会抛掉这身“铠甲”,伽马高度控制装置开始工作,通过发射伽马射线,实时测量距地高度。
当返回舱降至距离地面1米高度时,底部的伽马高度控制装置发出点火信号,舱上的4台反推发动机点火,产生一个向上的冲力,使返回舱的落地速度达到1-2米/秒。
同时,安装缓冲装置的航天员座椅会在着陆前开始抬升,使冲击的能量被缓冲吸收,充分保证航天员落地的舒适性。
所以,这些挑战过程看起来很简单,但执行起来的过程还是较为复杂,每一个步骤都少不了,必须做到精准,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