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的时候,中央特科的首任副队长突然就失踪了。一直到建国60年之后呢,才把他的下落给查出来。
1992年一个普普通通的午后,国家保卫局门口冷不丁来了父子俩。他俩拿着一张发了黄的老照片,一脸严肃地问工作人员:“有个事儿想问问。”
工作人员查完档案之后,很遗憾地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中年男人听了这话,眼睛里划过一丝复杂的神情,小声嘀咕了一句:“我爸连德生呢?”就这一句话,一下子就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
连德生是谁呀?为啥1931年之后就没消息了呢?
这个中年男人又是咋知道他的下落的呢?这么一来,一个被岁月尘封许久的革命英雄的故事,就这么悄悄开始了。
少年立志:从绍兴到上海的艰苦行程
1917年,在浙江绍兴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有个男孩呱呱坠地,他叫连德生。这孩子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可谁能想到呢,他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那可是要大大地写上一笔的。
连德生的爸爸就是个老老实实的农民,可怜的是,连德生还小的时候,他爸爸就不在了。打那以后,家里的大事小情就都得靠妈妈一个人扛着了。
在那个不安稳的年月,一个寡妇拉扯孩子过日子,那难处不用想也能知道。连德生他娘就靠着给街坊邻居缝缝补补、洗洗涮涮的活儿,凑合着养活母子俩。不过呢,日子虽然苦,可这家人心里的希望没被磨没了。
连德生打小就特别聪明,性格还很刚强。他没机会正儿八经上学,却老是偷偷在墙角那儿听着,学邻家小孩的功课。
可家乡的环境,没法满足连德生对知识和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啊。1931年的时候,连德生才14岁,他就跟母亲提了个特别大胆的想法:要去上海闯闯。
母亲一开始可不同意了,就担心这么小的儿子去大城市得吃苦。不过连德生就是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他还说:;
最后呢,儿子的请求母亲流着泪答应了。她把家里为数不多的值钱东西都卖了,这才凑齐了连德生去上海的路费。在绍兴火车站,娘儿俩难舍难分的。
连德生背着轻便的行李,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他的人生也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刚到上海的时候,连德生就被这座繁华都市的样子给震住了。到处是高楼大厦,路上车来车往的,这和他以前熟悉的乡村生活比起来,差别可太大了。
不过他很快就明白过来,想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活下去可不容易。他既没学历,也没技能,只能从最底层的工作干起。
他的头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小铺子当学徒。老板瞧他岁数小,还勤快,就把他留下了。连德生每天天还没亮就爬起来,打扫店铺,归置货物,一直到深更半夜才能歇着。
活儿虽然累,挣的钱也少,可他从来没抱怨过,还一个劲儿地学各种本事呢。在这期间,他学会了基本的木工手艺,这给他以后的日子打下了点儿基础。
电车在上海兴起来了,连德生瞅见了新机会。他自己主动跑到电车公司去应聘,靠着自己的勤快和学习的本事,顺利当上了售票员。这工作虽说还是挺累的,可跟在小商店当学徒比起来,待遇和发展前途都强多了。
连德生在电车公司上班的时候,上海社会的各种情况他都看了个遍。他瞧出了繁华背后穷人和富人差距老大了,普通工人有多不容易他也体会到了。而且啊,他还碰到了各种各样的新思想,就开始琢磨社会问题和国家的前途了。
连德生这人,善良又正直,在工作里那体现得可充分了。他老是帮那些老弱病残的乘客,有时候啊,穷乘客买不起票,他就自己掏腰包给人家买。就因为这些事儿,同事和乘客都可劲儿夸他呢。
不过,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就被搅乱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那狼子野心一下子就全露出来了。
上海可是国际大都市呢,可也没能躲过去。连德生瞅见日本军国主义那帮人在上海张狂的样子,心里的爱国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着了。
就这年,局势动荡不安,电车公司大裁员,连德生丢了工作。可他没灰心,反倒把这挫折当成新机会。他积极参加工人运动,组织工友抗议不公平待遇,还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呢。
就这么着,一个普普通通的绍兴乡下小子,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在上海这个大染缸里,从啥都不太懂的小毛孩变成了意志坚定的革命者。他的生活啊,马上就要开启新的篇章喽。
参加革命:从工人运动到地下工作
1931年的时候,上海的局势是一天比一天紧张。日本侵略者都已经把铁蹄踩到中国的地儿上了,国内的政治局面也是变幻莫测的。就在这种情况下,连德生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连德生失业了,可他没垂头丧气,反倒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工人运动上了。他跑到工厂门口去发传单,给工人们讲抗日救国的道理。
他那股热情劲儿,还有那好口才,没一会儿就吸引了好些想法一样的工友。在一次秘密聚会上,连德生情绪特别激昂地说:“
在那个时候,这样的话可是相当危险的。国民党那帮人对工人运动可狠了,镇压起来一点都不手软。警察好几次强行把集会给搅黄了,好多工人领袖都被抓进监狱了。
可就算这样,连德生的那股子热情也没被扑灭。他开始学着用更隐蔽的地下工作办法,像用暗号、接头之类的手段来搞活动。
就在这个时候,连德生碰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这个人就是陈奋。陈奋呢,是中共的地下党员,他的任务就是在上海发展新党员。
陈奋发现连德生在工人运动里的表现很突出,觉得这个年轻人有成为优秀革命者的潜力。
傍晚下着雨的时候,陈奋在一个茶馆里见到了连德生。他俩这一谈就谈到了大半夜。陈奋把共产党的理念和目标仔仔细细地说给连德生听,还讲了党在全国各处组织抗日救亡运动是个啥情况。
连德生听得可投入了,就好像一下子找到了自己一直想找的人生方向似的。
第二天,连德生特正经地跟陈奋说,他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出份力呢。陈奋听了连德生的想法挺欣慰的。
就这么着,连德生算是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党员了。他被安排到上海的地下交通线去工作,还取了个代号呢。
他主要的活儿就是传情报、护送同志,再就是分发宣传资料。这工作可老危险了,稍微不注意就可能露了馅,那可就掉进无底深渊,再也出不来喽。
连德生得时刻提防着,才能把任务完成。他掌握了好些反跟踪的法子,就像在人挤人的街上突然变向,又或是借着公共场所的镜子瞅瞅身后啥情况。他也有了经常换住处的习惯,省得被敌人发现踪迹。
执行任务的时候,连德生那可是特别机智又勇敢。有一回,他护送一个重要的同志,突然发现后面有可疑的人跟着。
他反应可快了,立马带着那个同志进了一家百货商店。百货商店里人多,布局又复杂,他俩借着这个,就把跟踪的人甩掉了,顺顺利利把任务完成了。
连德生表现特别棒,没多久就被组织给盯上了。1932年的时候,党组织打算送他去苏联学习呢。这对连德生而言,既是个超级好的机会,也是个特别难的考验。
在离开上海之前,连德生可是冒着天大的风险回了绍兴老家,就为了和母亲见上最后一面。他跟母亲说话含含糊糊的,只说自己要出远门去做生意,也许好长时间都回不来。母亲虽然心里舍不得,但还是很支持儿子的想法。谁能想到呢,这一次分别,就成了母子二人最后的永别了。
1932年夏天的时候,连德生给自己取了个化名“;”,跟着一个做商贸的代表团偷偷地就从中国走了。这一路可不容易,长途跋涉之后,他才到了莫斯科。到了那儿,他就进了一所专门训练情报人员的学校。
在苏联的时候,日子可不好过呢。连德生得学俄语、无线电技术、密码学这些专业知识,体能和实战训练也得接受。不过即便这样,他靠着超强的毅力和学习能力,没多长时间就在班里拔尖儿了。
红队的那些精英:中央特科的秘密行动
回国以后,连德生就被组织安排进了中央特科。中央特科可是中共中央专门搞特务工作的部门呢,像情报收集呀,保卫工作呀,还有特殊任务的执行这些事都归它管。打这儿起,连德生就开启了他超传奇的革命生涯。
连德生到了中央特科不久,就把自己的才能展露出来了。他俄语和英语都很在行,跟国际上的同志交流对他来说那是小菜一碟,他也就成了特科和国际方面联络的关键人物。而且呢,他在苏联学过密码学知识,在特科搞密码通讯的时候,他可是核心人物之一呢。
1935年刚开头的时候,中央特科搞了个秘密小组出来,小组有个代号叫“ ;”。这个小组得去干一些又特别危险又非常重要的特殊任务。连德生因为表现相当出色,就被任命为这个“; ”小组的副队长了。
“;”的首要重大任务呢,就是营救一个被国民党特务抓走的重要同志。这个同志手里掌握着好多敏感信息,要是被敌人审问出来,那党组织可就要遭受巨大的损失了。连德生跟他的团队仔细谋划了一番,最后决定实行一个大胆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