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中正自1949年1月21日下野,至1950年3月1日复行视事,前后共一年一个月又七天。
与前两次下野至复职的时间相比,此次下野至复职的时间显然较长,但是对蒋中正而言,仅一年多的时间又恢复了总统的职位,应出乎其意料之外。
蒋中正下野固然有美国方面的因素,但是影响不大,主要还是在于国共战争,国军溃败,政府内部呈现分崩离析状态,以及蒋氏对于中国国民党的失望所致。
其次,南京失陷,中央政府迁至广州后,行政院院长何应钦以政治、经济、军事等陷入困境,无法处理,请辞获准。
第三,李宗仁以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但是他无法掌控全局,除了桂系的支持外,主要来自于政府内部主张与中共和平谈判的力量。
前述各项因素,主要是外在环境的变化,就蒋氏而言,对于国内军政事务的影响力未因其下野而有所减弱,实为促使其短期内复职的内在因素。
此外,蒋氏此次下野与前两次下野不同者,为前两次是“辞职”,此次则是“因故不能视事”。
蒋氏于1927年8月第一次下野,辞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1931年12月第二次下野,辞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及陆海空军总司令本兼各职;此次如果与前两次相同,辞总统职,依宪法四十九条规定为“总统缺位”,李宗仁将以副总统身份继任总统,蒋氏即无复职之可能。
但蒋氏此次下野,系采“因故不能视事”,暂时无法处理政务,而由副总统代为行使总统职权,在总统职位上,保留了相当大的弹性,使其日后能以“因故不能视事”的原因消失,复行视事。
1950年3月1日,蒋中正在台北复行视事,重新行使总统职权。蒋氏复行视事,对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台湾,虽然情势并未因此而稳定,但对于政府的运作,民心士气的激励,均有积极的作用。
蒋氏复职后,在各种场合一再提醒党政人士要记取大陆失败的教训,积极进行党政军等方面之改革,保卫台湾、建设台湾,对个人而言,开创其革命生涯中另一段新的事业,由此,台湾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这一天,蒋介石在做什么?
1949年10月1日这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之上,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举国欢庆,华夏沸腾。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铭记的重要时刻,尤其是对一个人,似乎更加难忘,这个人就是毛泽东的“老对手”——蒋介石。此时此刻,他在哪里,在做什么?这位曾经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是如何度过这刻骨铭心的一天的?
最后关头 放弃空袭计划
1949年10月1日。清晨。
广州东山梅花村32号陈济棠公馆——蒋介石在广州的居所。
蒋介石的官邸死一般地寂静。突然,电话铃声响起,打破了寂静,也打断了正在思考的蒋介石。国民党空军司令周至柔已经打过几次电话了,但蒋介石一直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每一次,周至柔得到的回答都是“再等等”。
“校长,再不起飞,我们就不能按时到达了。”周至柔焦急地向蒋介石说出了最后的底线。
蒋介石猛地站起身,对着话筒说:“任务取消。”
周至柔大惑不解,连忙问:“校长,请再考虑考虑,我们准备得很充分,保证完成任务。”
“任务取消。”蒋介石又一次更加坚定地重复一句,然后放下了电话筒,他慢慢地坐回沙发,脸上没有一丝的表情。
不过,在今天看来,蒋介石倒是作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他取消了用空袭破坏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计划。这个计划蒋介石与周至柔密谋了很久,也精心准备了很长时间。蒋介石为什么在最后关头取消这一计划呢?
因为他最终明白:即使他把天安门地区炸个稀巴烂,破坏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他得到的只能是中国人民的更加愤恨和美国人对他黔驴技穷的蔑视。而且,天安门广场与故宫相连,如果把故宫炸了,把北京的古建筑毁坏了,自己就成了烧阿房宫的项羽和烧圆明园的英法联军了,这样会招致全中华民族的指责和唾弃,成为千古罪人。
所以,蒋介石最终放弃了破坏计划。正是出于对蒋介石孤注一掷冒险一搏的警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机全部带弹受阅,这在中外阅兵史上是极罕见的。
一个重要的越洋电话
一个时期以来,尽管美国政府对日薄西山的蒋介石政权的鄙弃和公开的侮辱言论使蒋介石大失所望,但在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天,蒋介石还是寄希望于美国政府对他继续支持和对新中国政府遏制的。
此刻的蒋介石正在急切地等待着一个消息。通过总机,他好不容易接通了美国的电话,话筒里传来夫人宋美龄熟悉的声音,蒋介石心中一阵兴奋。
当宋美龄讲到美国政府决定继续承认蒋介石政权,而不承认北京政权时,蒋介石愁云密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连声说:“好!好!好!”实际上,蒋介石深知美国方面的这种支持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可到了此时这等狼狈境地的他权且将这一消息作为一种掩耳盗铃式的安慰剂。
为了争取美国更多的援助,1948年11月28日,蒋介石派夫人宋美龄前往美国游说。
作为蒋介石全权代表的“蒋夫人”到达美国后,国务卿马歇尔只“愿意”以“私人朋友”的身份会见“第一夫人”,而不是以政府的名义,使蒋介石感到十分失望。美国礼宾司对宋美龄的到来没有表示出特别的热情,迎接她的尽是一些美国的二流官员。
深感失落的宋美龄在发回国内的第一封电报上说:“没有人对我们感兴趣。”
在苦等了9天后,宋美龄终于等到了杜鲁门总统的接见。会谈不过半小时,杜鲁门总统虽然表现得彬彬有礼,但却透露出几分冷淡。他强调了中美友谊的意义,并表示歉意地说:“美国不能向中国提供比计划中的4亿美元更多的援助。”
此次,宋美龄访美目的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