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咱们的第一书记啊,以前晚上出门黑灯瞎火的,现在有了太阳能路灯,心里都觉得亮堂了。”
“现在吃水也方便多了,第一书记给咱们村引来的安全饮水工程给我们解决的大难题呀。”
10月23日,灵宝市五亩乡白马村的群众们在整修一新的村委会门前的小广场议论着最近村子里发生的“小”变化。而他们口中所说的第一书记,正是灵宝市纪委监委派驻到白马村的第一书记王高峰,他的到来,给这个位于五亩乡布庄塬上的小山村注入了蝶变发展的新动能。
村容村貌不佳,上任第一天立誓振乡风。五亩乡白马村海拔1200米,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群众用水完全依赖收集雨水的旱窖,道路两边杂草丛生、垃圾随意堆放,每到夜间村内到处黑灯瞎火,万籁俱寂,常年在外务工、进城居住的村民较多,村子里没多少人气。
刚刚入村开展工作的王高峰把看到的这一切都记在心里。他暗暗立下誓言,要想方设法改变这个村子的现状。面对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村部木架砖瓦房,在9平方米的广播室放置好行军床和办公桌后,他顾不上铺上被褥,就和村党支部书记商量,立即组织 召开了村“两委”会议。
“咱们这个村委会的房子是哪一年建的?村里群众都种些什么农作物?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什么?”在会上,王高峰迫不及待地想要全面了解白马村的一切。在和村干部交流过程中,他了解到村里存在缺水少电、村委会房屋陈旧等棘手难题。“不用多说,群众的基本需求是一定要解决的,我们要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并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团结并发动群众,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王高峰说。
多方争取资金,全力改善山村基础条件。在做了充分的调研后,他第一时间向派驻单位和五亩乡相关领导进行反映汇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20万元,实施“一事一议”村庄亮化项目,于6月份动工安装太阳能路灯60盏,满足了全村群众照明需要。为了解决白马村群众吃水问题,他积极联系水利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实施安全饮水工程,新建50立方米蓄水池4座,铺设管道5500米,解决了180户550口人的饮水困难。通过向组织部门申请村部改扩建项目,筹集资金15万元,对原有的11间砖木结构瓦房及村部环境进行了改造提升。
改善人居环境,山乡小村庄旧貌换新颜。白马村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居环境差。如何改善该村群众的生产和居住环境也是王高峰日思夜想的问题。
“村子里有垃圾箱,但是不多。山区群众的思想观念也需要改变,村容村貌不好,这跟群众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要想改变这个现状,首先就要改变群众的思想。”王高峰说。
农村的环境卫生还需要制度来约束,而村里只能通过“村规民约”来约束村民的行为。在村规民约中明确对群众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做出要求,禁止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等行为,对违反规定的村民进行如义务劳动的处罚。同时,对遵守规定、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维护的村民给予奖励或表彰。同时,王高峰还与灵宝市城管局取得联系,争取垃圾箱30个,解决各组垃圾收集问题;对保洁员、村务员定岗定责,村内垃圾箱实现专人清运。村“两委”干部不定期开展卫生整治巡查督导,并通过大喇叭、微信网格群、村干部入户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治理。村主干道两旁撒上了花种、栽上了杜仲,“脏乱差”现象不见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明晰产业方向,烟果药发展兴村业。村庄富不富,要看党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是“领头羊”。王高峰上任后,谋划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动,发展产业、群众受益,美化环境、凝聚民心”的工作思路,通过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和活动、开展党员干部集中学习、组织实地考察等,加强班子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眼界能力。同时,用好用活干部包片、支部会商机制,全面收集村民意见和建议,明晰全村党建和产业发展方向。
鉴于白马村主导产业为苹果、烟叶和蔬菜,村两委商定不定期邀请专家教授、技术骨干等到村开展苹果、中草药和烟叶培训指导,提升村民发展产业的能力。引导群众流转闲置土地,扩大中草药和烟叶种植规模,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收。目前,白马村新增中草药和烟叶种植面积各100亩。
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照亮着干净整洁的道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让群众喜上眉梢,锚定的产业发展新路径让白马村的干部群众更加信心百倍。如今的白马村,班子团结、群众心齐、乡村美丽、民风淳朴,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黄土塬上徐徐展开。(谢小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