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军血战飞虎山,五天五夜打得美军怀疑人生,彭老总却急令:快撤

分享至

温馨提示:本文基于真实事件改编,请理性阅读,与君分享旨在弘扬先辈的披荆斩棘和大无畏精神,勿忘历史。前1/2免费阅读。

1950年11月初,38军112师335团团长范天恩奉命在飞虎山阻击联合国军。范天恩以一个团的兵力,在每日承受80余架美机及大炮的地毯式轰炸,在补给断绝的情况下,在兵力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打得弹尽粮绝,最后一日更是完全进入肉搏战,硬生生阻击美军5天5夜。

335团击退了美军57次的进攻,牵制了敌军两个师的北进,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逼得志愿军指挥部都担心这样打下去,诱敌深入的战术要泡汤,不得不派人去传令:“马上撤退,别把戏演过头了。”

这一战335团及团长范天恩由此威震天下。飞虎山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彭德怀总司令亲自写下“三十八军万岁”送给范天恩作为纪念。范天恩也成为了日本人编写的朝鲜战争名人录中,唯一一个团长级的中国军官。

飞虎山血战因此被列入朝鲜战争中志愿军名扬世界的八大血战之一。

飞虎山阻击战的背景

1950年11初,朝鲜半岛开始飘起雪花,联合国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这个入冬时节,突然向刚刚撤退至清川江以南的联合国军队发出反攻的命令,要求联合国军在东西线双向并进,发起钳形攻势,一鼓作气吃掉刚刚入朝的志愿军。

美军进攻的东线就是长津湖,西线是飞虎山。不得不说麦克阿瑟这样的安排确实稳准狠,对我军的“七寸”非常有针对性。

因为此时的北朝鲜地区防守非常空虚。一方面,志愿军大量部队还在国内,处于调配中,并未全部进入朝鲜半岛;另一方面,即便是先期到达的军团也是才刚刚与美军打完一场恶仗,人困马乏,无暇他顾。

再加上志愿军行军全靠双脚,我军没有时间,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这么仓促的时间之内完成布防。显而易见,麦克阿瑟正是想抢在志愿军完成部队调配和布防之前,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麦克阿瑟这次作战的目的很明确,几乎是毫不掩饰地大肆宣传:

第一是复仇之战。两周前志愿军秘密进入朝鲜半岛,中美在云山、温井发生第一次交锋了。志愿军出奇制胜,首战告捷,但美军虽败,损失并不大,主要失败原因是准备和预期不足;

初次交手,志愿军凭借简陋的装备击败美军,这让麦克阿瑟非常不服气,一直憋了一口气,誓要找回场子。

第二是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这是西方非常看重的一个节日,因此麦克阿瑟豪气万丈,计划在鸭绿江结冰之前结束朝鲜半岛的冲突。他承诺全体美军:“在圣诞节前解决朝鲜半岛,所有人回家过节。”

此时的美军还认为第一次战役中遭遇的中国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面对苏联拉不开面子,象征性的出兵,志愿军的出兵规模估计不会超过三万人,所以美军在这次行动中,试图毕其功于一役,围歼志愿军和北朝鲜军队,一劳永逸。

针对这种情况和美军的心态,志愿军指挥部制定了“诱敌深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计划。但面对联合国军队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推进,志愿军要实施这个计划最大的问题是时间;最难的一点是如何“收放自如”,因为美军的火力太强了。

诱敌深入如同钓鱼,先让一支部队作为鱼饵吸引对方的火力,再假装招架不住节节败退,引诱敌军在后面穷追不舍,落入包围圈,然后一锅端。

这种战术是典型的“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在国内战场,面对国军我们担心的是自己佯装败退演得不够逼真,露出破绽,国军不上当;面对美军,我们担心的是鱼太大了,会不会美国这条大鱼把鱼饵连带鱼竿一起叼走了,让戏演不全。

毕竟中美之间军事实力差距较大,若是部队实力太弱,还没到佯装撤退那一步,“诱饵”就已经被敌方吃掉,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首要任务是一定要找一个能打的部队,志愿军指挥部把这个任务交给了38军112师335团,命令他们在飞虎山,借助当地险峻的地形阻击联合国军。

计划分三步:第一步是避免对方行军速度过快,威胁到我军侧后方;第二步是为志愿军大部队的调动争取时间;最后一步才是待万事俱备时,引君入瓮。

335团不是志愿军的主力部队,它是38军112师的一个团,多日的强行军和作战,335团早已粮弹缺乏,士兵疲惫,但在兵力紧张的情况下,指挥部选择了它,时势造就了它。

335团的团长范天恩是个土生土长的东北汉子,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是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起来的,从尸山血海和枪林弹雨中杀出来的,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外号叫“范大胆”。为了让335团心无旁贷,指挥部给范天恩下达的命令是“死守此地,将敌人拦截歼灭”。

血战飞虎山,假戏真做

飞虎山位于朝鲜军隅里、价川的北面,扼守着平壤到满浦的公路,战略位置重要,地势险要,高山悬崖一样不少,是联合国军北进的必须之路,也是狙击的绝佳之地,当前由南朝鲜军第7师一支上千人的部队驻守。

到达指定位置后,范天恩下令:“飞虎山有三个主峰,一个营负责一个山头,各自率部借着夜色潜伏到山上的杂草丛中,明天凌晨5点发起总攻。”

飞虎山植被茂盛,遍布油松和杂草,这样的地形对守方极为有利,敌人仅需发射一枚燃烧弹就能达到“火烧赤壁”的效果。“这样的环境潜伏是不是太凶险了?”有人提出担心。范天恩说:“这叫兵行险着。我们弹药不足,只能尽量拉近距离,利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消耗拿下阵地。兄弟们,记住,狭路相逢勇者胜!”

11月4日黎明,范天恩亲率一个连慢慢摸到南朝鲜军阵地之前不足二十米处潜伏,突然端起刺刀发起冲锋,南朝鲜军猝不及防,慌作一团,被迅速攻下一个山头。

随即整个山头到处响彻喊杀声。志愿军发起进攻的距离太近,超过了南朝鲜军火炮的最小射程,阵地上的南朝鲜军只能硬扛,但他们也是反应迅速,以为这是志愿军主力发起的进攻,立刻用火炮对志愿军335团身后进行不间断的延展性射击,打击后续增援部队。殊不知进攻的志愿军只有335团,已全部拉到第一线。

南朝鲜军明显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加上夜晚看不清楚,不知道我军数量,风声鹤唳,乱成一团。志愿军为了节省弹药,能用白刃战的绝对不开枪,南朝鲜军面对这种拼勇气的搏杀士气全无,被连夺数个山头。最后,范天恩用时不到两个小时,提前完成了夺取飞虎山的任务。

飞虎山的位置极为关键,美军一定会想方设法夺回去,因此在拿下阵地后,范天恩第一时间下令:“现在由进攻转防御,所有人员全力抢修工事。”时间紧,小锹和小镐数量不够,战士用手、用刺刀刨挖坚硬的石头修建坑道和掩体,不少士兵的双手因此鲜血淋淋。

为了严防死守,范天恩不仅扩大了防守面积,在飞虎山附近的高地上设置阻击点,在每一个山头修建三道防线,提升局部区域的纵深,敌机轰炸时战士就撤退到后面的防线,轰炸完毕后再回到前沿阵地,减少伤亡。

飞虎山进可攻,退可守,不在掌握中的感觉是如芒在背,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立即派遣南朝鲜第6、7、8师及美24师各一部份开赴飞虎山,他要求美军不惜一切代价夺回飞虎山,打通南北连接的通道,重新拿回战场主动权。

此时的飞虎山下,美韩联军的总兵力是一个师,山上志愿军是以一个团对一个师,不仅武器装备逊色不少,兵力更是远远落后。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