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日本京都大学综合博物馆举办了一次特别展览,公开展出了约3.5万张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老照片。与此同时,这些照片也全部对公众开放,可以在网上免费下载。
这些照片结集为《华北交通写真》,由“华北交通株式会社”于1939年至1945年期间在中国北部西北部拍摄的。“华北交通株式会社”当时管理着中国北部和西北部的铁路、公交、船舶等交通网络。这批照片中,几乎没有战争场景,主要以华北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状况为多,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及文物等内容也不少。
虽然名为《华北交通写真》,但照片实际囊括了中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今天发布一组河南开封老照片。
彼时的开封是河南省会,经济比较发达。但1938年6月,日军攻占开封,随即在开封成立伪省政府。国民政府将河南省府迁往洛阳。这组照片拍摄于1939年5月和11月,真实记录了开封陷落之后的影像。
新民公园的龙亭。1938年开封沦陷,龙亭所在的中山公园被改为新民公园。龙亭前竖起一座“反共救国纪念塔”。
城墙下的牛马市。
外新民门附近。新民门即原中山门,开封沦陷之后被改为新民门。
寺后街的鼓楼。开封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清多次重修。1928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时期,在楼顶中央添加了一座方形的四面钟,用于全城报时。这种中西融合的形式在当时很流行。
编织芦席。
城中一名穿旗袍的女子。
开封街景。
街边玩耍的儿童。
一位中年妇人在买碗。
一位棉线店的店主。
路上的挑薪人。
铁匠铺。
馒头插在铁签子上。
老人带着一个戴着风帽的孩子。
戴风帽孩子的特写。
大人把婴儿包裹得严严实实。
肉铺,挂着风干的兔肉。
老妇人用线锤卷线。
浆刀。
做成各种动物形象的饴糖。
孩子们在饴糖摊贩前就走不动了。
一家劳作,为编芦席做准备。
处理芦苇。
很有特点的风帽。
相国寺集市上在用纸作画,类似现在的沙画?
戴风帽的老妇人。
相国寺前的炮弹模型,不知是有什么纪念意义。
马道街,开封马道街,欧式风格的铺面。大相国寺附近的马道街,长期是开封最主要的商业街之一。
同和裕银号,清宣统三年,王晏卿等在新乡开办了同和裕银号。民国四年,同和裕开封分号开张。
开封鼓楼,上有“声震天中”的牌匾。下方为“通俗图书馆”匾额,这是在1928年冯玉祥将鼓楼安排给了中山图书馆,1930年改称通俗图书馆。
食品店,店招整齐,店前有几辆人力车等候客人。
开封街市店铺林立。
相国寺后街。
隋开皇二年邴法敬造像碑细部。邴法敬造像碑,又称“隋代四面造像”,隋开皇二年(582年),原立于滑县大吴村隆教寺,宋朝时由于河水泛滥,寺废碑存。石灰岩雕造。这方造像碑十分罕见而奇特,方柱形的碑身上每面各凿三个佛龛,内雕维摩经变、涅槃经变、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等,雕工精美,形象生动,重数吨。这座造像碑当时在开封古物研究所,现存河南博物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